易经河图的由来 易经 河图

最后更新 :2022.11.18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易经河图的由来的问题,以及和易经河图的由来简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周易图河图啥意思?怎么解释?天涯知道

河图洛书出自易经,周易也是易经的意思,《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指河图;书,指洛书。圣人,指中华文化的始祖伏羲。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绘制八卦,周文王将该八卦演绎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创作了《周易》。2014年,河图洛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幅图,揭示的是宇宙、时空、天地人、万物的运转规律。图简易微,乃为大用。二、河洛口诀河洛数字是一门预测学,是源于易学中河图洛书的一门学问。其特点为直接用数字对人事进行预测,属于易学术数的方法之一。理解、记忆河洛口诀是学好河洛数字预测的必备条件,本期文章将用简单明了的图文知识,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河洛口诀。01河图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古人认为北方水气最为旺盛,且是阳气初生之地,故以一配之,一为阳因而称为“天一”,为水,故称“天一生水”,有生必有成,以六配之,六为阴为地故称“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南方阴气初生,以二配之,称“地二生火”,以天阳七配之,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日出东方,阳气渐渐生旺,以三配之,三为阳而称“天三”,为木,故称“天三生木”,以八配之,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西方日落,阴气生旺,以四配之,称“地四生金”,复以九配之,称“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木不能离土生长,土为中土,以五配之,故称“天五生土”,以十配之,称“地十成之”。各方阳生由阴成之,阴生由阳成之,五行相生为相合,互相依存之象。再则相对克(一六水克二七火,四九金克三八木),代表有生亦有克,生克得宜,万物得能相互藉力,平衡发展。河图中一六同属水,一六数故为水,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皆然。诀曰: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友,四九为朋,五十同途。02洛书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将洛书上的圆点转化为数字,就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九宫格。该口诀形象方便的为大家展示洛书九宫格的画法:戴九履一:将洛书九宫图具象化,“九”为天,“一”为地,九上一下。左三右七:字面意思,九宫图的中间行,“三”、“七”在左右两边。二四为肩:“二”、“四”位于第一行,象征人的双肩,古人习惯的书写方式为从右至左。故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图上二在右,四在左。六八为足:“六”、“八”位于最后行,好比人的双足,依旧按古人书写习惯,六在右,八在左。以五居中:即中心区域的数字为“五”。九宫格,横,竖,对角,无论你怎么相加,结果都等于15。洛书图中奇妙,也反映出易经衍化万物的规律。《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河图、洛书,通过图解和数学数理的象数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水平以及宇宙观念。它们是上古时期人类创造的科

河图的源头是源自哪部经典中?原名是什么?

河图的源头应该是经典《尚书》:

河图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是八卦分野,归类五行,是体;而另一幅神秘图案洛书就是五行络合,系统九宫,是用。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河图原名应该是《龙图易》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什么是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的由来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源流觅迹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生成的源头是什么?

《易经》的源头。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传圣王如有德政,上天会授予河图洛书(箓图、丹书),象征天子为天命所归,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权威。现代大数据研究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特定方法阴阳五行的来源。

河图和中华古术五行思想相互印证,含生克乘侮变化次序,方位。

古术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阴阳,谓之“气”与“音”,类似于现在科学所谓“波粒二象”或者“质能二元”。

五行之气可谓耳熟能详,五行之音则在甲子纳音的阐述中有所涉及。

如果说河图描述质能模型,那么洛书则描绘了一个可能的四维时空的最小稳定模型——九宫。

以“吾(五)”为中心,纵横对角皆稳定平衡,正是时空四维(模型此处不论)。“先天八卦”由此而生。

一三五七九对应五行之“气”,自一而始。方位,并五行相生次序:东方一木生南方三火生中央五土生西方七金生北方九水复生木;

二四六八十对应五行之“音”,因河图之数分天地,以观察者为中心,如果大地是上西下东右北左南,则天空是上西下东左北右南。于是便有了五行之音始于西方二金,传南方四火传东方六木传北方八水传中央十土复传金。

后世理解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易经河图的由来和易经河图的由来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