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易经思想的动物 阐述易经思想的动物是

最后更新 :2022.11.18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阐述易经思想的动物,以及周易里的动物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

到了近代,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起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为强调。这等于在第二次大战前,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同样的都含有轻薄的恶意诬蔑,不值得有识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么,《易经》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根据道家易学者的传统,经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日月之谓易”的定义,最为合理。“易”字,因此更足以证明道家传统和魏伯阳之说“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之准确性。目前《易经》的学术思想,在西方欧、美各国逐渐加大流行,我们自己对国家民族祖先文化准确的定名和解释绝对不能跟着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周易》的“易”是不是指“蜥蜴”?

虽然蜥蜴的样子大家并不喜欢。但它却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爬行动物。蜥蜴也并不冷血,只是会变温,他们善于利用环境来调整体温,所有作息,甚至连卵的雌雄性别都由温度来决定;蜥蜴的天敌极多,不少蜥蜴只好用怪异的行为来吓唬敌人:蓝舌石龙子的吐舌头、角蜥的眼角喷血、火蜥蜴食火焰等。当然,蜥蜴能随机应变的体色更是一绝。这一切都遵从动态调适的哲学观。因此有人说,易经的易就是由蜥蜴而得名,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况且《周易》这个易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就像蜥蜴。为一象形字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与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取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为强调。蜥蜴随着光照的不同,每个时候都有变化的,能够变色,因此俗称变色龙。古代的先哲圣人们观察到蜥蜴针对不同环境变换不同颜色来保护自己的现象。领悟到变化对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演绎出了《易》这部以匡后世的皇皇巨著。从中,人们悟出了易的三个境界,即:变易、简易和不易。后世也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但都立不住脚。

《周易》的“易”是不是指“蜥蜴”

人人感觉,还是易学大家们的观点较正确,就是日月为易。下面是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对于《周易》之"易"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种观点:

一是"蜥蜴说"。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易,蜥蜴。蝘,蜒,守宫也,象形"。清代段玉裁作解释说"在壁曰蜒,在草曰蜥蜴"。就是在墙上爬的叫蜒,相当与我们今天说的壁虎。在草中爬行的才叫蜥蜴。蜴的写法是从"易"转化来的。易是象形字,上面的"日"象蜥蜴的头,下面的 "勿 "是蜥蜴的身和脚。蜥蜴是变色龙,随季节而变化身体的颜色,以作自我保护。许慎、段玉裁只是对文字的解释,并没有说《周易》之易是借用蜥蜴的古体"易"字。郭沫若先生曾经发挥说,"本来'易'这个字据《说文》说来是蜥蜴的象形文,大约好像石龙子(就是变色龙)。石龙子是善于变化的,故尔借了'易'字来作为变化的象征"。看来,《周易》的"易"字是取其善于变化之义。

这种说法对吗?没有定论。不过,有的学者极力反对。认为《周易》这本神圣的书竟会用虫豸来命名,岂不是有污圣贤吗?

二是日月说。东汉易学家魏伯阳就说:"日月为易"(《周易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易是上下结构,上面为日,指太阳。下面的"勿"是月字的变体,指月亮。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意取阴阳交变。"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易",易的主旨是讲阴阳变化的,所以,易字本身就代表了阴阳。这种观点很有道理,被多数学者所赞同。

三是日出说。该说也认为易是个象形字,与日月说相同。所不同的是象征的事物不同。日出说认为:上面的日象征刚刚升起的太阳,下面的三条斜线表示太阳的光线,中间的弧线象征海平面,显示了一种日出的景象。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而且符合《系辞》的观点。《系辞》说"乾知大始",意思是一天的变化始于日出,日出之时也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系辞》还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日出象征生的意义。同时,古人作易时,是通过观察天文现象而得知阴阳变化之理的,而天文现象最能昭示阴阳变化的莫过于日出之时。所以,日出为易的说法就显得十分得当。

《易经•乾卦》,饱含龙的品德、自强不息的蓬勃精神!

经过对学习易经的重新思考,我们知道现代学习易经的核心,在于观其德义,敬畏自然,后面的解读会偏重于此,也会对学习方法和技巧多做分析。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出,乾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乾,而表示天,代表万物创始的伟大天体;天体是刚健壮阔、无边无际的,象征天的功能和天道法则。乾卦的六爻全部都是阳爻,因此,乾卦是六十四卦里唯一的纯阳之卦!

《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是创造万物的根源,天地是万物之母,易经是以乾、坤两卦为初始元素,以阴阳刚柔为运行基础,以仁义礼仪为行事根源。因此乾卦被列为六十四卦的开端!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乾卦,初始亨通,有利于坚守正道。这个“元”是元始、开端的意思,强调开创性;“亨”是通达、畅顺的意思,强调通畅性;“利”是吉顺、祥和的意思,强调有益性;“贞”是坚守、圆满的意思,强调可续性!

所以这个卦辞直白地说,就是目前处于开始阶段,不能因为开始的顺利而忘乎所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完成圆满的成功!

简单翻译下:多么伟大啊,象征万物生长的乾卦!万物因它而生,乃至天体也被它控制着,它使天空布云施雨,万物开始了生长,在大地上显露出了本来的形象。太阳反复运行,使六个时辰处于美好的白天;乾卦的六爻变化控制着天体运行规律,赋予万物不同的性质和寿命,保持阴阳的均衡和合,才是利于坚守的正道。上天的伟大之处就是创造了万物,而且使万国都因此安宁。

简单翻译下:天体运行刚健而永不停息,君子应当效法天道,坚定理想、自强不息、执着追求!

简单翻译下:龙潜伏在水里,暂时不宜有所作为。象辞说:之所以“潜龙勿用”,是因为此阳爻处于最下面的位置。

简单翻译下:龙出现在田野,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比喻事物不断向着良性发展变化,良好的机会终于出现,良机已至,机不可失,应该采取积极行动。象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君子走出了压抑的低谷,正开始谋划新的人生阶段。

简单翻译下:有德行的君子,刚健振作,即使在晚上也时刻警惕,谨慎行事,这样虽处于艰险之境,亦会逢凶化吉,安然无恙。象辞说:君子整日勤奋刻苦,反复行道,持之以恒,不辍不懈。

简单翻译下:游龙潜伏深谷,似跃而未跃,不会有过失。象辞说:龙也许跳进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为而没有灾难。

简单翻译下:龙高飞于天,利于大德之人出现。象辞说:龙已经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已经到了大展宏图之时。

简单翻译下:龙飞的过高,超过极限将有悔恨。象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这是警诫人们刻意追求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简单翻译下: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的位置,则无过亢之灾,是吉祥的征兆。象辞说:六爻全阳,是正能量汇聚之处。天下的英才集中一起,各展其能,各现其德,百花齐放,争丽斗妍,千姿百态,各有其色,这正是和谐光明的天德集中反映,无须有头目。

这里要注意,在六十四卦当中,只有纯阳的乾卦,多了“用九”的卦辞。“用九”是在占卜时,六个阳爻全变为阴爻采用的,体现了乾坤互相转化的思想。

【写心得】

乾卦作为易经六十四卦的开端,六爻全部为阳爻,气势恢宏,刚健雄浑,这是一切事物刚强积极的象征。满满的都是正能量信息,同时,乾卦通过“龙”这种物象来比拟事物的发展变化,栩栩如生,生动有趣,展现了易经独特的文化魅力!

龙是我国神话中最高贵的动物,映衬乾阳的至高无上;同时龙还是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不仅能够潜水;还能在陆地行进;同时还可以在天上飞行,妥妥的海、陆、空三栖的神兽!

所以纯阳之卦的乾卦,具有龙的品德,这种龙德与天道一般,不断前进发展,又遵循着永恒的自然规律,淡然傲视万物,秉持着无私的精神,支持万物发展!

套用万物发展规律,乾卦六爻中,初爻是潜伏蓄势的潜龙;二爻是初露头角的现龙;三爻是励精图治的惕龙;四爻是待机而动的跃龙;五爻是展宏图的飞龙;上爻是盛极而衰亢龙。这六种状态展示了万物萌生、增长、盛壮、衰亡的全过程,暗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行为策略!

【做冥想】

乾卦应该是易经六十四卦里,最为人熟知的卦相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最多。当我们豪情壮志,大展身手时会说:“一定要扭转乾坤!”;当新的一年开启时,我们会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由此可知,古老的华夏文明里,乾坤概念和易经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向前,追求“中国梦”的时候,易经乾卦里蕴含的浩瀚刚健、宏大开阔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无独有偶,龙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学习乾卦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握龙的品德,有了龙的品德,再根据不同爻位的发展阶段,来做恰当智慧的应对,方能一飞冲天,翱翔于世界之巅!

深层次地看,乾卦不仅是万物的开始,也是万物的终结,整部个《易经》本质上都是在讲乾卦,孔子说“乾道变化”,意思是乾卦演变的六十四卦,乾卦的六爻变成三百八十四爻。所以孔子的赞叹——“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不是没有道理!

每个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传承的正是龙德,效法的是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像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一句就来自于《易经•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六神各代表的什么动物

只重点说一下玄武

玄武:龟与蟠螭的合体,这种蟠螭没有眼睛,借助龟的眼睛。龟头过短也不灵活,就借助蟠螭的灵活与长度,合体之后互取所长,护住缺陷,几近完美。但毕竟是异物联体,时时会产生感应。有不可告人的神秘。凶时映人会换肾换器官,吉时淫荡猥琐,子孙满堂。

其余你都能搜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阐述易经思想的动物和周易里的动物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