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择日图片 诸葛武侯出行择日表

最后更新 :2022.11.25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诸葛武侯择日图片的一些知识点,和武侯祠诸葛亮图片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共布了几处“八阵图”分别在什么地方?

所谓“八阵”,是指以“天、地、风、云、龙、虎、马、蛇”等为名称的战斗队列。千百年来,八阵图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诸葛亮所设置的八阵图,相传有四处:一是在陕西勉县境内;一是在四川新都境内;另两处在奉节,一是城东江边的水八阵,一是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的旱八阵,又称草堂八阵。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奉节的水八阵。

水八阵位于梅溪河入江处,离县城甚近。所谓水八阵,实是长江和梅溪河洪水夹砂移石形成的沙洲质坝。洲质上有盐泉,每逢枯水季节,渍坝露出水面,人们便纷纷在此取卤熬盐。炉火熊熊,连绵数里,十分壮观。故此处又有“臭盐商”之称。据传说,诸葛亮为防御东吴入蜀,曾两次来奉节,在军事上对这一带不免作过一番布置;在地势平阔的臭盐渍上排过阵势也是可能的。于是,八阵图的传说便越来越神奇了。

诸葛亮的生日是多少?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4月14日。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扩展资料:

诸葛亮的廉政建设: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年后准确应验,真的是巧合吗?

我国古代上的名人很多,流传下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有些故事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特别是诸葛武侯百年后的一些预测,一一应验的预言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在我国古代,玄学是非常被推崇的,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开国谋士,都是会一些风水和占卜之术,他们凭借着这些特异功能,在历史上留下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光辉记忆。

在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诸葛亮和刘伯温。诸葛亮在三国里属于最厉害的人物之一,刘备和其他两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可谓居功至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对未来有预知能力,他的预知到现在已经都一一应验。

“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诸葛亮所在的蜀国在当时的几个诸侯国里属于比较弱的一个,随时都会被别的吞并,既然诸葛亮能掐会算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有了一出好戏“七擒七纵”孟获,让孟获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征服孟获的时候,诸葛亮留下了一块石碑。当时诸葛亮一直南下,到了今天缅甸境内,班师回朝的时候诸葛亮留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当时的人弄得一头雾水,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一直到隋文帝时期,一个叫做史万岁的将军来到了这个地方,更加巧合的是这个史将军还在这里挖出来了这块石碑。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原来万岁是指一个人的名字,在300多年后这个预言应验了,虽然还是有很些人认为这是个巧合,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认为诸葛亮能未卜先知,能预知未来。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现在的成都也就是以前蜀国的所在地,人们对诸葛亮的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刘备死后,修了一个汉昭烈帝庙来纪念他,诸葛亮死后,当地群众要求当时的朝廷修建诸葛亮的寺庙,但是当时的朝廷认为不妥,怕会冲了祖庙,所以没有采纳。诸葛亮死了20几年后,朝廷的一个中书郎给刘禅上书,请求给诸葛亮修建寺庙,刘禅不得已才答应了。据记载武侯祠就在汉昭烈帝庙旁边。

到了清朝,武侯祠年久失修,出现了坍塌的情况,当时的地方官员组织人员对武侯祠进行了修缮。在修缮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块刻有字的石碑,上面写着十二个字“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在石碑的后面还留有一个“亮”字,人们猜测这肯定是诸葛亮留下的。我们从这十二个字里可以得到一些我们想要的提示:“水月主”是指水字旁加月主青就是清字;“庚不大”是所谓的康字;“盖十八”就是宝盖头加十八九是宋字;“龙复卧”就是指武侯祠。

通过上面的提示我们可以得出意思,就是说在清朝康熙年间,会有一个姓宋的人来修缮武侯祠。恰巧的是康熙年间来修缮武侯祠的官员刚好姓宋,这就是说诸葛亮早就料到会有一个姓宋的人来给他修缮武侯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以智者和善者的形象被人铭记于心,他的聪明才智更是让后世人所敬仰!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后世都称其为“武侯”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以多谋而为后世推崇,而且,多谋而近妖,应该来说在智谋方面绝对是超一流水平的,反倒是在军事方面稍差的。但是,其死后,后世都称他为武侯?为什么不是文候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武乡候”

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是丞相,而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死在了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在建兴元年,刘禅下诏,正式封诸葛亮于汉中的武乡,称武乡侯,并开府治事,这个级别已经很高了,关羽才是寿亭候,还要低一个档次。而在汉代,一般以爵位为称呼,因此诸葛亮也可称为武乡侯诸葛亮。

“忠武候”

除了爵位是武乡侯,带武字以外,诸葛亮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五丈原后,后来刘禅给他上的谥号是“忠武”候。在秦汉时代,很多人的谥号都有武字,比如说汉武帝,连曹操都叫魏武帝。但是谥号是武的,必定在武功方面做的很好,有很高的成就,汉武帝,曹操皆是如此。而诸葛亮虽然5次北伐都失败,但是其在武方面也是有成就的,如七擒孟获等,而且忠诚无双,因此,死后谥号是忠武。而当时,人死后也会以其谥号尊称,而诸葛亮爵位武乡侯,又谥号忠武候,那必然后世叫其武侯。

“后世立碑”

而诸葛亮死后也被后代王朝推崇,也不断给他重立碑,而后代王朝立碑基本上,都称为“武侯诸葛亮”,如唐太宗立的“蜀汉诸葛武侯新庙碑”,雍正时期也立碑“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等等,因此,后世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逐步称诸葛亮为武侯,其祭祀的庙也称为武侯祠!

有没有诸葛亮八阵图的资料!!!

历史记载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   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李靖《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区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周易》·诸葛亮·“八阵图”

内容记载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相关诗词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   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八阵碛   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   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孙武《孙子兵法》-----八卦阵   ↓↓↓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   李绩《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

[编辑本段]相关特征

命名和组成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特点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阵图村落”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图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

[编辑本段]相关内容

《周易》的精髓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兼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周易讲“数、理、相”的统一,“数、理”通过“相”表现出来。而“数、理”则和源本自然的“心”是同一的。正如陆九渊所说,“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而中国哲学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来感通天地,感悟人生。   正所谓“相由心生”   周易的预测正是基于“心”所外现的“相”而作出的,是非常准确而科学的。但是,人的“心”却是可变的,“心”则“相”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故根据过去的相所做的预测便不会很准确了。   但人的“心”又并非变化无常,有一定的稳定性,是有规律的变化。故周易在总体的规律上所做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和天气预报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其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只能针对不远的时间段作出。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出的命并不能肯定必然的说明未来。命运的发展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了贵人,“相”也变成“贵人”相了。

卦象占筮

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孙膑兵法

八阵(1)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2),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3),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4),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5)。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6)乱,先其选卒以乘之(7)。敌强以治(8),先其下卒(9)以诱之。车骑与(10)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11)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12)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13)。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古人讲布阵之法多称“八阵”。“八阵”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    (2) 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3) 诤(zheng证),借为静。意谓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    (4) 诲,疑借为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5) 意谓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等待时机。    (6) 以,犹言“而”。下文“敌强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谓先以精兵攻击敌人。    (8) 治,严整。意谓敌人战斗力强,阵容严整。    (9) 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卒。    (10) 与,参与。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饿),指两边高峻的狭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编辑本段]八阵图遗址

八阵图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另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牟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什么叫诸葛武侯择日

意思是诸葛亮选一个日子。

基本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诸葛武侯择日图片和武侯祠诸葛亮图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