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学周易八字 周易八字自学

最后更新 :2022.12.09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曾国藩如何学周易八字,以及曾国藩生辰八字运比命好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曾氏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怎么讲?

他在“八本堂”里,又刻上了一个著名的“八宝饭”家训。这个八宝饭不是我们南方人喜欢吃的甜米饭,而是治家的八字格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就是要勤读书。蔬,就是要种菜。鱼,就是要养鱼,湖南是水乡,有很多鱼塘。猪,就是家里要养猪。早,就是早晨要早起,不要睡懒觉。扫,就是扫地,扫屋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曾家子弟,任你多金贵,都要亲自打扫卫生。考,是祭祀祖先,心怀敬意。宝,就是不仅要和家里人和睦相处,还要和邻居,族人,乡邻都要能和睦相处,人爱人,才是无价宝。

这八个字,曾国藩要求曾家每一个子弟,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这份实践,这份坚持,曾国藩认为就当得起一个“勤”字了。曾国藩这样要求了,那么,曾家子弟做得怎么样呢?

曾国藩八字龙归大海,龙归大海格局

曾国藩八字龙归大海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名臣”。世界上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正反两面性,有人说曾国藩是真正的实干家,不搞虚的,从实际的方面增强的实力。也有人说曾国潘,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续命,实在是汉族人的耻辱。曾国潘这个人有这么多面,那么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呢?众说纷纭,曾国藩还是功大于过的。至少他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足以见证他的功绩。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之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之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一次翻译印刷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之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之一任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之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本连环画分三部发行,之一部《血祭》共10集;第二部《野焚》共10集;第二部《黑雨》共10集,谨请欣赏。

●之一部:血祭——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第二部:野焚——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三部:黑雨——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381.曾国藩对着四个吓得发抖的镇簟兵喝道:“你们身为保境安民的土兵,却寻衅,恶劣之极!本部堂循鲍提督之请按大清军律,杖责五十军棍,贯耳游营三日!”

382一声令下,八个行刑团丁掀翻了镇箄兵,举起水火棍,一阵狠打。几个月来所受士兵的窝囊气,全发泄在这四个倒霉的镇箄兵身上。

383邓绍良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临走时又被曾国藩狠狠训斥了一顿,指其形同谋反,罪当诛戮,叫他回营候审,吓得他连大气都不敢出,灰溜溜地走了回去。

384.打发完镇簟兵,曾国藩才对坐在一旁发呆的骆秉章说:“骆中丞,你受惊了,国藩此举,实不得已,尚望中丞体谅。”

385骆秉章半天才缓过神来,忿忿地说:“你也太强梁了。和团丁的冤仇,一世都不能解了!”说罢,拂袖而去。

386,谁知挨打的镇箄兵中有一个叫王连升的,本来体弱有病,抬回去后便一命呜呼了。这一下更激怒了镇算兵,声言要曾国藩偿命。

387.二天一早,邓绍良跑到鲍起豹那里,添油加醋地告了一状,气得鲍起豹哇哇直叫,要他们把王连升的抬到审案局去,还说要审案局披麻戴孝,以命抵命。

388邓绍良有了鲍起豹的支持,又神气起来,起三百名镇筚兵,抬起王连升的,气势汹汹地来到审案局。他们闹了半天无人理睬,便将丢在审案局门口,又用白纸写了三条要求,贴在墙上。

389.曾国藩一听说死了人,也有些紧张,后来派人调查是有病在先,才稍稍宽心;又叫人去报告骆秉章,骆却称病不见。

390.曾国藩虽很气恼,但也不愿将事态闹大,就派了罗泽南去找邓绍良商谈,最后赔了些银子了事。

391.事情虽算了结,但曾国藩自此郁郁寡欢,没几天牛皮癣又犯了,难禁,彻夜无眠,抓得一身是血,床上一层癣皮。

392.这毛病很有些年头了。十年前在京城,请过一个郎中治过,一天一剂药,吃了三个月不见效。郎中也急了,找到荆七,花了五两银子,打听到曾国藩是蟒蛇精的。

393.第二天,郎中叫曾国藩脱了衣裤,只见他背上腿上一圈接一圈的白癣,也吃了一惊,说这不是癣,是蟒鳞,印证了曾国藩是蟒蛇精的;还说将来封侯拜相,靠的就是这一身银鳞。

394.曾国藩叫荆七取了一锭银子,打发了那郎中,从此也不再找人医治。

395.一夜无眠,心烦意乱,一抬头看到恩师唐鉴送的条幅:“不做贤,便为”,心头一亮:鲍起豹骆秉章看不起我,我偏偏要练出一支新军,成就一番事业,出这心头恶气。

396.他一下振作起来,想到几个月前曾在奏折中提过移驻衡州的事,皇上并没表示反对。他决定把团练带到衡州去,避开暮气沉沉的长沙,避开透顶的,避开无休无止的磨擦倾轧,去练一支崭新的,也好建功立业。

397.一听说曾国藩要走,骆秉章心里高兴,口头上却挽留了几句,然后大摆宴席,为曾国藩和团练哨长以上的头目饯行。

398.宦海的曾国藩深知骆秉章的世故,倒也不愿撕破脸皮,便带着团练的头目们欣然入席。他和骆秉章并肩而坐,倾心畅谈,很像一对亲密无间的。

399.不久,曾国藩就带领一千多名团丁来到衡州,在小西门外的演武坪驻扎下来。指挥所就设在离演武坪不远的赵氏宗祠。衡州是他的祖籍,又是欧阳夫人的老家,少年时代他又在这里念书,因此一到衡州他便有一种龙归大海的感觉。

400.到衡州的第二天,曾国藩就叫王鑫把指挥所稍加整理布置,自已带了罗泽南等人去拜会衡州知府。

401.王鑫不到三十岁,心高才大,文武双全,深得曾国藩赏识。这天他指挥兵丁,把祠堂内外打扫得净净,布置成了一个衙门模样;自已又苦思半天,用红纸写了一个大招牌:“钦命团练大臣曾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贴在大门上。

402,曾国藩走到门口一看,两道扫帚眉便锁到了一起。他把王鑫叫到里屋,责备他说,钦命是帮办团练,去了‘帮办,混淆了主从关系;团练可称湘勇,但不可称湘军。这么一改,违背了命,会贻人以柄的!

403王鑫听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认错。曾国藩叫他另写一幅,仍是原来的老招牌:湖南审案局。

404.静下心来,曾国藩先给骆秉章写了封信,报告安置情况;然后给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等几位朋友写信:邀他们来衡州共举大事。

405.夜深了,曾国藩劳累了一天,觉得有些疲劳。他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自已要成就李泌、郭子仪的事业,就要有一支远远超过八旗和的,现有的人数虽已远远超出其它各省,但仍不够。再要扩勇,朝廷会同意么?

406.正焦虑中,衡州知府送来一封急信,是江忠源从江西前线寄来的,说“长毛”强大,不好对付,请曾国藩在湖南多募几千人马,练成精兵,早日送往江西前线。

407.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他忙给江忠源回信,叫他向皇上奏明,只要皇上同意,扩勇练兵不成问题。他知道,至于这些勇丁将来的去向,还不是全由他曾某人。

408.有了江忠源的要求,扩勇名正言顺。勇丁从四面八方来到衡州,一下增加到五千余人。他又向骆秉章借调了塔齐布、杨载福等人,加上应邀来到的郭嵩焘等,一时间衡州人才云集,气象一新。

409.曾国藩又按戚继光的练兵方略,制订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和规矩,演武坪上每天尘土飞扬,杀声响亮,引得许多衡州百姓常来观看夸赞。

410.经过两个月的严格训练,刚刚有了些长进,骆秉章就转来江忠源和江西巡抚的求援信:“长毛”副丞相赖汉英等率十二万人马包围南昌,形势紧急,要求曾国藩急拨两营勇丁驰援江西。

411.曾国藩正想让队伍到大战场上去试试锋芒,也看看书生到底能不能带兵打仗,便派了罗泽南的泽字营和金松龄的龄字营开赴江西前线。

412.出兵不久就传来捷报,泽字、龄字二营以不足千人的兵力,杀败“长毛”数千人,收复安福,解了吉安之围。曾国藩大喜过望,信心也更足了。

413.罗泽南、金松龄率得胜之师,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南昌西郊的永和门外。远远望见城门紧闭,门外帐篷林立,旌旗蔽空,中军帐前一面绣着斗大“林”字的杏黄黑边蜈蚣旗迎风招展,知道这是太平军林启容的队伍,足有一万余人。

414.他们在相距十里处扎下营盘。罗泽南求胜心切,与金松龄商量,决定连夜劫营,叫龄字营殿后,胜则乘胜追击,败则抵死相救。金松龄虽嫌仓促,不大情愿,但自知声望地位均不及罗,只好勉强答应。

415.二更时分,探得太平军都已入睡,罗泽南亲自率泽字营走在前面,金松龄带领龄字营紧紧相随。一直走到太平军营前,尚未见半点动静。罗泽南大喜,下令直冲大营。

416.林启容是太平军中百战功高的大将,年纪虽轻,屡经战阵,经验丰富。罗泽南刚启行便有探子报告,早已严加防范。泽字营一冲就陷入太平军的包围之中,林启容立马横刀,指挥厮杀。一场混战,泽字营丢下了二十多具。

417.金松龄一见上当,大呼不好,顾不得抵死相救的许诺,急忙命龄字营后哨变作前哨,掉头就跑。

418.林启容正要指挥人马围歼泽字营,冷不防永和门内一声炮响,江忠源的部队杀出城来,罗泽南才带着败兵狼狈冲出包围。

419.回到衡州,将战斗经过一说,曾国藩深感优虑。罗泽南劫营失之草率,但书生带兵,勇气可嘉。败不相救,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力纠此弊,湘勇难免不步后尘。曾国藩一拍桌子 起来,两眼凶光毕现:“金松龄罪不可赦!”

420.这天,秋高气爽,演武坪上五千湘勇按建制列队,整齐严肃。指挥台上,正中旗杆上是一面明黄长条旗,上绣一个黑色的“曾”字,两边各五面略小的旗上,分绣“塔”、“罗”“王”、“李”等各营官的姓。

421.从长沙办团练起,曾国藩就很重视思想教育,经常给团丁训话,到衡山后就训得更勤了。他不讲空洞的大道理,总是用俚俗的语言,以父兄的身分讲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用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鼓励团丁杀敌立功。

422.今天,他又 到指挥台上,先赞扬了泽字耆和龄字营之一次与“长毛”作战,旗开得胜,收复安福的功劳。行赏,每个团丁赏银五两,军官更多。两营弟兄乐得合不上嘴,没有参战的也十分羡慕。

423.接着他脸色一变,三角眼中凶光毕露,指斥金松龄有约不遵,见死不救,致使泽字营牺牲二十多名弟兄的罪过。“把金松龄押上来!”一声厉喝如一阵冰冷的西北风刮过演兵场,数千人的广场一时鸦雀无声。

424.金松龄被两个早已安排好的亲兵推上台来,在曾国藩面前跪下,一边说:“卑职该死,卑职没有及时救援!”一边想,曾国藩为了整治军纪,做个样子而已,心里并不紧张。

425.谁知曾国藩死死盯住他看了半天,猛的一声断喝:“给我推下去斩了!”如一声晴天霹雳,把全场的官兵都吓懵了。金松龄更是大出意外,半天才醒过神来,连忙磕头求饶。

426.这是湘勇建立以来之一次杀自家弟兄,竟拿一个营官开刀!罗泽南也吓得慌忙跑上台来,曾国藩面前,磕头求情。

427金松龄更是泪下如雨,不断硫头哀求:“卑职死不足惜,只是上有八旬,下有嗷嗷待哺之幼儿,务请 开一面,饶卑职一死!

428.罗泽南的恳求、金松龄的哭诉,弄得满场唏嘘,曾国藩也一阵心痛。他忙自镇定,咬咬牙说:“长毛肆虐,涂炭,朝廷要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劲旅。军纪军风,皇上命,父老厚望,都不容我法外施恩。幼子,你就放心吧!”

429.曾国藩当场写下一张字条,言明以后每月给金家十两银子,直到金母去世、幼子。金松龄看罢,交给罗泽南,两人抱头痛哭。一会儿,金松龄推开罗泽南,毅然向台下走去。全场官兵又惊又惧。

430.猛然,一声裂帛般的喊声传来:“大哥!”曾国葆“卜嗵”一声曾国藩面前,叫道:“请你看在母亲的面上饶金松龄一死!”一边说,一边嚎哭磕头。

431.原来,八年之前,曾国藩母亲突发心绞痛,抬到镇上时已昏死过去,是金松龄的竭力抢救了三天三夜,方才转危为安。以后为谢金家救命之恩,每逢年节,老夫人都要曾家兄弟去送礼拜节。

432.曾国藩一听此事,怔了半天。但此时已无退路,心中暗道:为荡平洪杨,我只能如此了。将来九泉之下再向金家请罪吧。他定,喝道:“此地是演兵场,不是荷叶塘,军法严酷,军令如山,难道叫我以私情而坏法典么?下去!”

433.金松龄彻底绝望了,闭着眼,任行刑的团丁推着往前走。演武坪里一片死寂,五千湘勇今天才真正领略到帮办团练大臣的威严和军法的严酷。

434.晚上,曾国藩召见了金松龄的堂弟,叫他护送堂兄灵柩回乡,临走又拿出四百两银子来,请他转送给金松龄的。

435.杀了金松龄,奖励了在江西作战有功的官勇之后,湘勇训练效果大有提高。军纪军风也更加严肃,曾国藩心情略为舒畅一些。这天他给全体官兵放假休息,自己也带着国葆,沿着蒸水,来到石鼓嘴下。

436.曾国藩早年在石鼓书院跟汪觉庵读过几年书,这一回是故地重游,兴致盎然,走了一会儿,又和国葆各划了一只叫“钓钩子”的小船到江中垂钓。

437.一艘大货船顺流而下,激起一江波涌,差点将曾国藩掀到水中。曾国藩突然想到,何不趁衡州有湘江蒸水的条件,将湘勇的水师建立起来呢?

438.正沉思间,岸上有人呼唤,原来是他岳父来看他,罗泽南打发亲兵来喊。曾国藩想到建水师的事,精神振奋,早已无心钓鱼,忙弃舟登岸。

439走进赵家祠堂,只见老丈人欧阳凝祉指看一个矮矮胖胖的老头说:“涤生,你看谁来了?”曾国藩一看,忙跑过去行礼说:“没想到是恩了,国藩有失远迎。”

440.这老头就是曾国藩当年在石鼓书院读书时的老师汪觉庵。师生久别重逢,当日的高足如今又做了大官,欢喜亲热,自不待言。

441.曾国藩把两位老人让进书房,道过思念,又问起近况,原来汪觉庵已和王船山的六世孙王世全结了亲家。曾国藩对王船山极为仰慕,早想到船山故居去看看,便请恩师和岳父一道,带了罗泽南和国葆,当天下午就去拜访王世全。

442.船山故居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回雁峰下,四口鱼塘簇拥着一栋年代久远的青砖瓦房,大门楹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武功开一朝国运,文教启百代群蒙。笔势老迈苍劲,古朴雄浑。

443.因为早有人通知,王世全已带着家人在门口恭候。宾主在客厅就座后,曾国藩叫国葆拿出红纸封的百两银子,说聊表对船山公的一点敬意。世全推辞一阵,只好收下。

444.曾国藩与世全、觉庵等人谈起船山先生的家世生平,对先生的道德 深表钦佩,为船山公晚年的贫困和其著述的未能全部刊印行世而深感遗憾。

445.接着参观船山遗物。两厢房里挂着船山画像和后世大臣名士的题咏颂赞。柜子里摆满历次刊刻的船山著作和未及刊刻的手稿,还有些生前所用器物。曾国藩、罗泽南是之一次来,一件件细细翻阅浏览,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446.一把古纹斑斓的宝剑引起了曾国藩极大的兴趣,他没有想到一代大儒王船山的遗物中会有一柄古剑。他一截,立即毫光四射,不禁脱口称赞:“好剑!”

447.王世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想曾国藩带兵杀敌,正用得上这把剑,想把它送给他,又怕他忌讳船山是前明的忠臣,一向不与清朝合作。他来找汪觉庵商量,汪觉庵想了想说:“过会儿我说几句话,他会收下的。”

448参观完毕,世全请客人题字。曾国藩见唐鉴、陶澍等先贤名士题咏在前,不敢马虎,沉吟有顷,写下一联:“笺疏训诂,六经于易尤尊,阐我文周孔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间而后,元明两代一先生。”

449.吃晚饭的时候,觉庵想起世全的顾虑,便讲起康熙乾隆等几朝皇帝对船山公或赠米银或刻遗著,或命国史馆立传的恩典,把一个前明遗臣王船山说成了清朝的贞士。

450趁这机会,王世全命人把宝剑拿来,说:“这是洪武帝赐给船山始祖仲一公的。仲一公凭此剑随洪武帝攻克金陵。现将此剑奉送,愿大人亦持它荡平长毛,光复金陵。”

451.曾国藩心中一动:这莫非是个预兆,收复金陵的盖世奇勋真正由自已来创建么?他有些激动接过宝剑说:“既蒙错爱,国藩接受了。倘若真能得攻克金陵首功,国藩一定在金陵刻印船山公全部遗书。”

452大家都兴奋起来,相互敬酒。曾国藩又想起办水师的事,提出来与大家商量。觉庵和欧阳老人都非常赞成,认为衡阳有湘江蒸水,正是训练水师的好地方,不愁练不出一支水上劲旅。

453.王世全立即给他推荐了渣江的彭玉麟,说此人家一部《公瑾水战法》,对水师的训练和战很深的研究,是一个极为有用的人才,并答应写信请他立刻来衡州。觉庵等对彭玉麟十分赞赏。曾国藩比刚才得了一柄宝剑更为高兴。

454.王世全与彭玉麟相交甚笃,一直为的怀才不遇而抱不平,第二天他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渣江隔衡州近百里,送信人走了整整一天,才在黄昏时候在县丞衙门旁边一栋简陋的木板房里找到了彭玉麟。

455.三十七岁的彭玉麟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只可惜无门。接到世全推荐他筹建水师的信后,非常高兴,立即告诉了母亲,并说明天要到外婆坟上去看看母亲知道儿子对外婆感情深,平时常到外婆坟上一坐半天,何况就要远行,也就答应了。

456.第二天一早,玉麟带了纸钱线香,来到城外的斗笠岭上。这里有两座坟,一座埋着外婆,一座埋着他的青春恋人梅小姑。多年来他隔不了几天就要来这里看看,一坐半天,硬是用双脚在家和坟山之间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

457.他照例在外婆纹头点香化纸之后,又来到小姑纹前,在墓碑前点起线香,纸钱,心中默默说:“小姑,我又看你来了。明天我就要到曾大人军中去了,从此转战南北,不知还有没有再来看你的一天。“

458.香烟嬝嬝,泪眼模糊,历历往事又扑到玉麟眼前。

459早先玉麟在合肥做官,玉麟却跟着外婆和舅舅在芜湖念书。舅父母没有孩子,玉麟又生得眉清目秀,更兼秉性笃厚,深得外婆和舅父母疼爱。

460.一个冬日午后,玉麟放学回家,在山脚小溪边看到一个饿得晕倒在路边的小女孩,觉得可怜,便把她扶到家里。

461.外婆也很可怜这个女孩,就熬了粥给她喝,又让她在床上休息了半天。傍晚女孩醒来了,一起来就跪下给玉麟和外婆磕头,要求他们收留她,说自已没有父母也没有家,什么活计都能干。

462.外婆问起她的身世,才知她叫梅小姑,十四岁了,是浙江嵊县人。半年前,父母双亡,搭帮她心灵手巧,能做点女红挣几个钱,邻里可怜她,也常送点东西给她吃。

463.前不久,她的一个远房婶子从合肥来,知道了小姑的情况,便说小姑可怜,人长得聪明漂亮,要带她到合肥,送她进戏班学唱越剧。

464.小姑从小爱唱越剧,现在父母死了,没了依靠,便跟着婶子到了合肥。她把婶子当救命恩人,尽心尽意地服侍婶子。

465.有一天她见一个衣着光鲜的女人来找婶子,她以为是戏班来人了,出于好奇,把耳朵贴到窗户上去听,刚听了几句,不由大吃一惊,原来这婶子是要把她卖到窑子里去当。

466小姑宁死不从,第二天一早就偷偷跑了出来。不辨东西南北,只想离婶子越远越好,跑了两天两夜,又饿又渴,今天跑到小溪边喝水,就晕倒在溪边了。

467.小姑边说边哭,外婆边听边流泪。老太太可怜小姑命苦,与儿子媳妇商量后,将小姑留下,认做了自己的养女。

468.从此小姑视外婆如生母,对玉麟更是关心体贴无微不至,她感激玉麟,她要把全部心血和爱献给玉麟,每天一早,她给玉麟清好书篮,送他上学。

469.晚上,她就陪玉麟写字画画。她帮他研墨铺纸,也跟着他学认一些字。有一天,她要求他以后不要叫她梅姨,就叫她小姑。玉麟虽觉不太礼貌,但因她的坚持,也只好答应了。他见她脸上泛起红晕,像三春盛开的桃花,好看极了。

470.慢慢的小姑也能看看书了。有一次,她看到书上讲一个叫兰芝的女子割肉疗夫的故事,感动极了。她想将 己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好女人。

471.不久,玉麟病了,七八天起不来床,也不见效。小姑想起兰芝的故事,便忍疼在自己臂上割了一块肉,煨了一碗汤送给玉麟吃。

472.玉麟看着这碗奇怪的汤药,看看小姑苍白的脸色,沁着血迹的手臂,一下明白了。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抓住她的手,喊道:“傻小姑,割肉疗病,极言其心诚而已,哪里真有用呢!”

473·小姑任玉麟抓着两手,任热泪双流,执拗地说:“就是有用,就是有用!书上都是这么说的!”

474.两人一天天长大,彼此的爱慕也日渐明朗和强烈。但是哪里有外甥娶姨妈的呢!真想叫老太太改养女做干孙女,但两人却难启齿。二人纯真的爱情,就像压在大石板下的小草,扭曲而又顽强地生长着。

475.玉麟十七岁那年,祖母病逝,将率全家回渣江老家奔丧。玉麟非常难过,小姑也哭得泪人儿一般。她请玉麟按她的意思画了一幅画:一株盛开的红梅旁边, 着一只威武的麒麟。欲知后事,请看下集。

未完待续 请欣赏下集《曾国藩》之一部《血祭》第六集

画家介绍:陈安民,祖籍江苏省苏州市木读镇,1969年毕业于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长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曾参加设计多个歌剧、舞蹈、地方戏曲剧目的舞台美术参加全国会演和三届中国艺术节。自1975年开始美术创作,笔耕不辍40多年,现为二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省学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会”。

以上就是与曾国藩八字龙归大海相关内容,是关于曾国藩的分享。看完龙归大海格局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具体怎么理解!特别是宝和鱼猪

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的具体解释如下:

一、考

“考”字是家中厅堂上方那个祖宗牌位上的“考妣”二字的简称,意思就是要重视祭祀祖先。曾国藩认为,祭祀祖先就能培养一种家族亲情,是孝道的具体化。

二、宝

曾国藩明确指出,宝是指亲族邻里。他是为了押韵而简称,取“人待人无价之宝”之意,也就是要邻里和睦。

三、早

早,就是早起。曾国藩认为,早起能使人强打精神。李鸿章年轻时候喜欢睡懒觉,曾国藩为了改变他,就立下一条规矩:自己要和身边的幕僚一起同时吃饭。

四、扫

“扫”字来自于曾国藩的祖父。其祖父到死都在田间地头劳动,虽然干不动什么了,但很注意将田间地头、家里面、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曾国藩的祖父自言,这是一个家庭的气象,假如一个人家里乱七八糟的,那一定是败家之兆。

五、书

“书”就是读书,读书始终是曾国藩摆在第一位的。他认为家中一定要藏书,要读书,要有书香氛围,这事关一个家庭的气象。

六、蔬、鱼、猪

“蔬”、“鱼”、“猪”就是一个家中一定要种蔬菜、养鱼、喂猪。在农耕时代,这三样是一个农家是否勤俭的标志。曾国藩认为,这事关一个家庭的气象。家中种了蔬菜,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池中养的鱼,栏中喂的猪,活蹦乱跳,充满生机。

读《曾国藩》中义理之学的感悟

“先生,请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究在何处?”曾国藩十分恭敬地向唐鉴请教。

“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唐鉴抚摸着垂在胸前一尺有余的银须,腰板挺得笔直,不假思索地回答,“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切不可视为浏览之书。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生平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

他继续请教:“先生,请问这为学之道?”

“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呢?”一心想要经邦济世的曾国藩急着问。

“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唐鉴的回答明确而肯定。

“请问先生,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曾国藩》

辛丑(1841)七月曾国藩日记:

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时余新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经宜专治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辞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之内。”又问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答曰:“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先生尝教之曰:“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又言:“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昭然若发蒙也。

结合年谱,辛丑年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公三十一岁,查年谱得知曾国藩二十八岁殿试通过,朝考一等第三名(后宣宗拨置第二名),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正式改名为国藩。

(据考,曾国藩乳名宽一,读书时取名子城,字居武,后改字伯涵,自号涤生,1838年中进士后始改名国藩)。

正月:深夜文正公考虑把古来政事、人物分类,随手钞记,但是尚未整理出头绪,对照这一个月。曾国藩入大内,随班贺朝。初十偕同乡京官至淀园递折谢恩。同时,去年因琦善查办英国兵陷定海一事不利被革职,并授命相关人员对抗英军进军虎门之事。

二月: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

(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此处月无亡通假?可能是错字)

闰三月: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读书的志向,一定要以成为一等人物为目标,刻苦勤奋,奋发向上。因为古时人比较相信上天会嫉妒有才能、成大事的人,所以不会让他们轻轻松松走到成功的目的地。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须要认识到这些磨砺是上天故意挖的坑,是弯路,也是出路。如果不能熬过这些磨砺,那么弯路就会把人引向与成功相悖的方向;如果心能经受住这些刁难,路即便再弯曲都会通往成功。这个可能就是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吧。这既是他的自勉,时时提醒自己;也是他教育子弟、勉励友朋书信中经常用的一句话。读书立志,就是不把读书求学仅仅看做是个人荣辱得失的事情,而是要志存高远、有内圣外王的抱负。)

七月:公至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和读书之法。先生作了如下几点建议:

1、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

2、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3、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经济不看外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4、近时河南倭艮峰(倭仁)用功最笃实,每日字朝至寝,一言一动,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5、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

6、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

7、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诗、文、词、曲)亦无所难。

8、治学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著。

(“镜海先生”指的是唐鉴,字粟生,号镜海,湖南善化(今长沙县)人。曾国藩的湖南老乡。此人曾任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他“潜研性道、宗尚洛闽”,继承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派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设立的闽学派。曾国藩在《送唐先生南归序》中写到:“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熏蒸。”

曾国藩第一次知道唐鉴,应该是在道光二十年,这一年道光帝闻知唐鉴学养深厚,内召他为太常寺卿,作为朝廷各种大礼的掌门,唐鉴常在皇帝身边行走,也深获道光帝信任。

已决意改过换新的曾国藩以老乡的名义到唐鉴所住的碾儿胡同登门拜师,已过花甲之年的唐鉴见其谦卑好学,非常乐意地收下这位同乡后辈作为门生。从此师生间开始有了往来。唐鉴也常常亲至曾国藩住处。)

(乌齐格里·倭仁(1804—1871年),字艮峰,又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1829年进士,在曾国藩拜师唐鉴之稍早一点,倭仁已拜师于其门下,弃王阳明之学而改宗程朱,尔后成为晚清一代理学家。同治年间,倭仁作为“三朝元老”参预朝政,作为同治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后又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听到唐鉴的推荐,曾国藩后来与倭仁订交,不仅又多了一个同门师兄弟,而且在以后的官场,倭仁对他帮助很大。

倭仁是以学承正统、德高望重的理学名臣资历而被“命授皇帝读”的。就倭仁的思想特征而言,他以程朱理学为主体,兼取孔孟学派及陆王心学的一部分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倭仁不只对理学具有深刻的领悟,重要的是他的自身道德修养与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因此令士大夫折服。)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这是一个阴雨天,也是曾国藩这个月难得的一个晏起日。这一天他到胡林翼家问他哪一天送其父亲灵柩归湘,顺道来拜访唐鉴。这一天,师生之间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曾国藩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为何?

唐鉴回答: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恰好曾国藩刚买下这套书,于是赶紧细问。

唐鉴回答: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在谈话中,唐鉴还透露他生平最喜欢读《易经》。曾国藩后来对《易经》的喜爱也源于此。

曾国藩继而请教为学之道。唐鉴回答: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

曾国藩问:经济宜何如审端致力?

唐鉴回答: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唐鉴说到这里,顺口向曾国藩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叫倭仁,字艮峰,河南人。说他用功最笃实,每天自早到晚,一言一动,坐作饮食,都会记下来。或内心有私欲不能克服,外有不及检点者都记出来。

唐鉴曾经告诫倭仁,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所谓闲邪存诚,语出易经乾卦文言传,闲,是防止、禁止的意思,也就是防止邪恶,保存真诚。) 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然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但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著。

唐鉴将教倭仁的话又说给曾国藩听了一遍。这一天,曾国藩自感收获极大,“听之,昭然若发蒙也。”这当是曾国藩的真心话。

他对劳崇光说:“此前所涉书籍,无一非欺人之言;所为高谈古今,无一非欺人之言。中夜以思,汗下如雨”。这一次的相见,真可谓是灵魂深处闹革命。思想不变,行动就没有根基,努力也没有方向。

辛丑年的问学日记,虽然短短半页,却是曾国藩成为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真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曾国藩于此内外并困、身心交瘁之际,得遇唐鉴指点,不啻开一新境。此前各种学问,探得其根,乃判然各归其所。寥寥数语,唐鉴将天下学问归结为义理,将义理归结为反身戒欺,于纲目则归结《朱子全书》。这成就了曾国藩思想变化的基础,从此他将人生理想由升官发财改为学做圣贤,并在道光二十二年(32岁时)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闭关修炼,实现了第一次脱胎换骨。经过长达十年的持续修炼,他在意志品质、学问本领、官位事业上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精英。

义理,汉语词汇。

拼音:yì lǐ,

释义: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中文名称

义理

拼音

yì lǐ

注音

ㄧˋ ㄌㄧˇ

相关文献

《韩非子·难言》

抑义理之天义理何为义理义理的意思义理巧克力是什么意思义理之学义理是什么意思稽古天理

拼音

yì lǐ

基本解释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

《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以义理咨访。--清·刘开《问说》

引证详解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①《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③《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①《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②三国 魏王肃《孔子家语序》:"自 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③《北史·隐逸传·徐则》:"先生履德养空,宗玄齐物,深晓义理,颇味法门。悦性冲玄,恬神虚白,飡松饵术,栖息烟霞。"

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①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复不得,於闲暇有时得。"

②《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③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4、文辞相关

①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②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5、犹道理

①宋 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①《水浒传》第三六回:" 赵 家那厮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③郭沫若《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易学术语

《易》的组成要素。指《周易》的文义、道理。即《周易》的哲学思想。

"义"指卦名、卦辞、爻辞的意义,含义; "理"指《易》的原理、道理。易义中包含有易理成分,易理是对易义的展示和发挥,易理体现了《易》的哲学思想。

《易传》对《易经》进行注释和阐发,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系碑上》)、"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彖》)、"刚柔相推而变在其中"(《系辞下》)、"生生之谓易"(《系辞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等关于宇宙根本规律的命题,认为"易有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上》)、即"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原则,还认为人必须"待时而动""自强不息", 要有"忧患"意识。也宣扬"天尊地卑"的等级观念以及"自天佑之,害无不利"的神灵思想。有人认为《易经》和《易传》反映朴素辩证法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社会进化历史观,(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周易》义理经后世发挥而至为庞杂。魏王弼以老庄玄学解说易理,宋程颐、朱熹以理学解说易理,张载以气学解说易理、杨简以心学解说易理等等。均以自己的见解主张发挥易理。其中不少已偏离《周易》原义。参见"义理派"、"义理学"条。

先秦指普邀皆宜的道理,汉晋指经义名理,宋以后指儒家的经义、名理。清代,将学问分为义理、辞章、考据兰方面。姚鼎《复秦小岘书》:"天下学向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

曾国藩的八字真言是什么?要怎样才能悟透呢?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集军机大臣以及六部尚书等多种职务于一身,官场一生顺风顺水,平步青云。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曾国藩本人为自己立下许多人生箴言,让很多人都在他的话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句话说得好: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则八字箴言,意义深刻。

众所周知,曾国藩早期是一个十足的愤青,后来才慢慢懂得修身养性,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完善的道路。日日反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白白得来的,曾国藩此后也用他几十年的官场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心得,所谓的八字箴言,或许您也已经听说过。

曾国藩曾言:“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定要切骄切燥,遇到艰难险阻,不要第一时间想的是放弃二字,而是应该适时的进行自我勉励。所谓“坚忍有恒”便是曾国藩最想要告诉世人的,迎难而上方能有机会看到最后的曙光。

如今是一个快节奏社会,人们很难真正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也最容易三分钟热度。有时候需要的正是一鼓作气认定目标走下去的决心,若是成功可以搓手可得,那么奋斗的途中未免太过乏味。不管做人,亦或者是行事,最要紧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决心,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短暂热度。

《曾国藩家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众所周知,曾国藩家风很好,且严格遵守祖辈之训,一句耐得住烦听来简单,其实是他多年来在官场以及战场上所一点点体会得来的。

早期的曾国藩遭受过许多耻辱,大婚时被新娘悔婚;好不容易进入仕途,可是逢年过节却穷的口袋响叮当,甚至还要四处借钱过年;在他为官十二载时还要为房租而发愁……这些心酸史在他这里都是磨练,正是因为曾国藩可以耐得住烦,心态上没有急功近利,亦没有随时崩塌,所以才得以有后来的成就。

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不管是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各样的打击和失败。所谓耐得住烦不仅仅指心态要好,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硬核,便是不断磨砺自己。人到中年,熟记这八字箴言,砥砺前行。

曾国藩八字家训

曾国藩总结其祖父星冈公平日"家训"之言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永为家训"。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对这八个字,曾国藩自己作了简单的解释。“早,起早也;扫,扫屋也;考,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书:读书;

蔬:种菜;

鱼:养鱼;

猪:喂猪;

早:起早;

扫:打扫洁净;

考:诚修祭祀;

宝:善待亲族邻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曾国藩如何学周易八字和曾国藩生辰八字运比命好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