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易经血道转移到 胃癌晚期易经血道转移到

最后更新 :2023.01.25

大家好,胃癌易经血道转移到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胃癌易经血道转移到肺部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胃癌易经血道转移到和胃癌易经血道转移到肺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2019医考-临床医师知识点:分期与转移

第九章 肿瘤

第二节 分期与转移

1.分期 多采用TNM分期法

T 代表肿瘤大小

N 代表淋巴转移

M代表远处转移

2.转移方式

(1)直接蔓延

(2)淋巴道转移

(3)种植性转移: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是胃癌种植到盆腔。

(4)血道转移 腹内肿瘤可经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四肢肉瘤可经体循环静脉系统转移至肺,肺癌可随动脉系统而至全身播散,到骨、脑等。

胃癌有什么治愈措施?

胃癌

【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之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

【诊断】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 *** 。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措施】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 *** ,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之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学】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 *** 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 *** 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 *** 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 *** 密切。

【病理改变】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图1)。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

图1 早期胃癌分型的示意图

2.中晚期胃癌 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图2):

图2 中晚期胃癌分型示意图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彩色图3)。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 *** 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

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

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流行病学】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地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 *** 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并发症】

胃癌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肠瘘管、胃周围粘连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辅助检查】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 *** ,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 *** ,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 *** ,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 *** 肉鉴别(图4)。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幽门前区大弯侧稍有凹陷,无充盈缺损可见

B.胃加压片 显示胃部小的充盈缺损,胃窦部粘膜增粗。病理检查发现为早期胃癌

图4 早期隆起型胃癌

浅表型(图5):粘膜平坦,表面可见颗粒状增生或轻微盘状隆起。部分患者可见小片钡剂积聚,或于充盈相对呈微小的突出。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角切迹略不光整

B.双重造影片 显示胃窦及胃小弯侧粘膜增粗,相当于胃角切迹附近粘膜变平坦

图5 早期平坦型胃癌

凹陷型(图6):可见浅龛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齐,胃壁可较正常略僵,但蠕动及收缩仍存在。加压或双重对比时,可见凹陷区有钡剂积聚,影较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侧垂直部呈局限性不光整

B.胃加压片 显示局限性小片钡剂残留,附近粘膜增粗,胃窦部粘膜亦增粗

C.胃切除标本 箭头所指为胃癌凹陷区

图6 早期凹陷型胃癌

2.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蕈伞型(图7):为突出于胃腔内的充盈缺损,一般较大,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基底广阔,表面常因溃疡而在充盈缺损中有不规则龛影。充盈缺损周围的胃粘膜纹中断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图7 胃窦蕈伞型胃癌

显示胃窦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呈息肉样

溃疡型(图8):主要表现为龛影(见图8),溃疡口不规则,有指压迹征与环堤征,周围皱襞呈结节状增生,有时至环堤处突然中断。混合型者常见以溃疡为主,伴有增生、浸润性改变。

图8 胃窦部溃疡型胃癌

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阴影,周围有息肉样增生,形成指压迹(↑)和裂隙

浸润型(图9):局限性者表现为粘膜纹异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狭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时期摄片,胃壁可出现双重阴影,说明正常蠕动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轮廓相重。广泛浸润型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可见(图10)。

图9 胃窦浸润型胃癌

显示癌肿引起胃窦部狭窄

A.胃腔显著缩小,正常粘膜纹消失,呈颗粒样阴影

B.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胃轮廓尚光滑

图10 浸润型胃癌(呈皮革胃)

(二)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彩色图11)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 *** 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此类病变最易遗漏。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彩色图12)。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图11 早期胃癌(隆起型)

胃体中部大弯侧有一半球形息肉样隆起,表面光滑,质硬,直径约1.5厘米,基底宽,四周粘膜完整,无水肿,无浸润

图12 早期胃癌(浅表溃疡型)

幽门前区偏后壁有一隆起,部分呈节结状,色苍白,其中央有一不规则浅溃疡,病理证实为腺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

三)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鉴别诊断】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 *** 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预防】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 *** 。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我的心好痛

你心痛也帮不到他什麼的对不对.,?

你那样他只会很担心.,还有必要帮他加负担吗.,?

你应该能帮就帮.,父母双亡.,是件让人悲痛的事.,

哦.,对不起.,家父还在.,!

我个人觉得吧.,

安慰是其次.,

对家父的照顾才是重要的.,

毕竟我爸当医生的.,

我爸说了.,

胃癌

1、胃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胃位于腹腔的上中部,上连食管,下接十二指肠,与食管相延续的部分称作贲门,与十二指肠相延续的部分称作幽门。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的血液供应来自腹腔动脉,同名静脉将静脉血收集回流至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胃受内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支配,包括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胃的淋巴回流至胃周围的淋巴结,一般将胃周围的淋巴结按解剖位置分为16组,患胃癌时,这些淋巴结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部位。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执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2、什么是癌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果细胞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并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那么就称这种细胞为恶性肿瘤细胞。

上皮性的恶性肿瘤细胞称为癌细胞。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增殖,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非原发部位继续生长)。

为了方便,通常将恶性肿瘤称为癌症。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恶性肿瘤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他处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并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3、什么是早期胃癌?

前面已提到,胃壁分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肿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淋巴结转移与否。此标准是日本内视镜协会于1962年提出的,现已普遍采用。

在早期胃癌中,癌灶更大直径小于1厘米者,称小胃癌;癌灶更大直径小于0�5厘米者,称微小胃癌;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者,称一点癌。�

4、什么是进展期胃癌?

如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转移,称为进展期胃癌。

5、胃癌扩散是怎么回事?

扩散是非***用语,实际上是指胃癌发生了向邻近组织器官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胃癌通过浸润和转移可以直接蔓延到大网膜、肝、胰、食管、横结肠、十二指肠和脾。胃癌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引流的淋巴结;可以通过血道转移至肝、肺、胰、肾上腺、骨、肾、脾、脑、皮肤、甲状腺、扁桃体及乳腺,其中以肝转移最常见;还可以发生腹膜种植性转移,种植转移累及的器官依次为卵巢、膈肌、肠、壁层腹膜、胆道及盆腔,胃癌种植转移累及卵巢者称为库肯伯氏瘤。�

6、我国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75岁以后,女性80岁以后,发病率反而降低。我国上海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47�1/10万~63�2/10万,女性为20�1/10万~24�8/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和第2位。根据我国1990年部分市、县肿瘤死亡率统计,在市区,胃癌死亡率居第2位,在县城,胃癌死亡率居首位。�

7、胃癌有哪些病因?

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即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的其他疾病。这些因素可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1�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1)腌熏食品

胃癌高发区的居民多喜食烟熏的肉干、咸鱼或蟹酱等。高盐的腌渍食物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熏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有代表性的是3,4�苯并芘,3,4�苯并芘可以引起胃部肿瘤。

(2)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

许多研究证实,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病人或胃癌高发区人群的显著特征。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胃内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维生素A可以防止上皮组织癌变。新鲜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胶体,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致癌物的作用。所以,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3)饮食中掺入滑石粉

日本人喜欢在粥中掺入少量滑石粉,使之在进食时有滑爽感。据研究,每克滑石粉含有370万条石棉纤维,而石棉纤维有诱发胃癌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日本人高发胃癌可能与此饮食习惯有关。

(4)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

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常食用久储霉变的食物,而且在其胃液中能检出杂色曲菌、黄曲霉菌、构巢曲菌等霉菌,这些霉菌产生的杂色曲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可以诱发胃癌。

(5)喜吃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

研究发现,喜吃烫食、进食快和三餐不定时,都容易引起胃粘膜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2�环境因素

根据全国胃癌综合考察结果发现,胃癌高发区常集聚在火山岩地带,饮用水中镍和钴的含量高,而硒的含量低;胃癌低发区常集聚在石灰岩地带,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前者相反。研究表明,镍和钴等元素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硒则有抑癌作用。

3�遗传因素

胃癌有家族聚集性。虽然同样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可以使共同生活的家人产生对某一疾病的易患性,但这种易患性通常表现在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中,很少见于共同生活的夫妻之间。这表明除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外在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肯定还存在着遗传因素的作用。

4�胃的其他疾病

某些胃的良性疾病为胃癌的发生提供了很直接的前提条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低下或缺乏,使得胃内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含量升高。这种细菌参与内源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而这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可以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什么是胃的癌前病变,

8、胃有哪些癌前病变?

胃的癌前病变,又称癌前期疾病,是指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疾病或临床状态,那么患胃癌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胃的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1�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证明,胃粘膜内的壁细胞萎缩,胃酸分泌量减少,有利于胃内硝酸盐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繁殖,从而促进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内源性合成,这样就增加了胃内致癌物的浓度。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物与胃粘膜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2%�7�1%。

2�胃息肉

统计资料表明,胃息肉的癌变率为0%~50%。多发 *** 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 *** 肉,腺瘤 *** 肉的癌变率高于炎症 *** 肉。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且广基无蒂者,因其易于癌变,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3�胃溃疡

实验证明,溃疡周围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在反复炎症 *** 和修复过程中,再生的上皮细胞易遭受致癌因素的 *** 而发生癌变。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

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上皮表面的脂蛋白层,从而降低了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其次,在切除了胃窦后,胃泌素分泌量减少,大大削弱了胃粘膜上皮的营养和屏障功能;另外,胃窦被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使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浓度增加。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统计资料表明,残胃癌的发生率为0�5%~6%。�

9、如何预防胃癌?

胃癌是多因素致病多阶段发展的疾病,分析多数西方国家近30年来胃癌发病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可以提出一些预防胃癌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保存食物的 *** ,广泛应用冷冻保鲜贮存法。

2�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

3�多食牛奶及奶制品。

4�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5�增加肉类、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6�改善粮食保存 *** ,不食用霉变的粮食。

此外,应积极治疗胃的癌前期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等。并积极随访这些病人,以期发现胃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更佳的治疗效果。�

10、得了胃癌会有什么症状?

早期胃癌患者可无症状,若出现症状可以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次是食欲减退或消瘦乏力。贲门部的早期胃癌可以出现咽下不畅或渐进性加重的咽下困难。到了胃癌的中晚期,症状较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和较多的关注,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可同时伴有腹部肿块和腹永等体征。

11、诊断胃癌更好用哪种检查 ***

病人有下列情况时,均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①既往无胃病,而近期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饱胀、食欲减退、消瘦或黑便等症状;②有胃病病史者近期症状加重;③有胃癌家族史;④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等情况者。

发现胃癌最简便的 *** 是多次检查大便潜血,但此 *** 虽然敏感却特异性不佳。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目前更好的 *** 是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钡餐)检查。

胃镜直视下可发现胃粘膜的微小病灶,并可进行活组织检查来帮助确诊,能澄清X线检查的可疑发现。胃镜诊断胃癌的准确性可近90%,并可发观许多早期胃癌。

X线钡餐检查胃癌仍然是目前重要的 *** 之一。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胃癌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胃钡餐检查有所提高。

上述两种 *** 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其中胃镜又为首选。至于B超、CT及核磁共振等检查 *** ,则对诊断胃癌是否浸润转移到肝或其他器官有重要意义。�

12、胃癌的主要治疗 *** 是什么

目前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办法,有根治性切除手术及姑息性切除手术两种。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可能使部分胃癌患者得以治愈。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尚好,能够耐受手术,而又未发现远处转移,则应争取手术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及切除肿瘤浸润的组织。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或仅切除原发瘤灶而不作淋巴结清扫和周围浸润组织的彻底切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可不再给予化疗,而进展期胃癌术后应予化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家父的性命定能救.,是心理上的问题巴了.,

我爸说.,对患者的关心是最为其要.,(废话)

加油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