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排序 易经排序规律

最后更新 :2023.01.31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易经排序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易经排序歌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周易64卦是按什么排序的?

这个问题大家聚讼纷纷,但没有圆满的解释。比较靠谱的是下面的说法:

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为了记忆,古人编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易经的学习顺序应该如何?

可以先从“序卦传”学起。

先看序卦传,六十四卦是按照规律排序的,规律性非常强。它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易经,你可以预测一些简单的事物。

学完序卦传,你会对易经有个简单的了解,然后你可以一卦一卦的慢慢看,慢慢研究。辞卦传、杂卦传等可以看看,那些是掺入个人观点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理解,从中取舍。

易经的概念。很多现在对易经的概念比较模糊,把易经的概念局限于周易这本书。就目前而言,易经的范畴很广,包含了周易、风水、命理、占卜等很多内容。很多人说是想学习易经,其实是想学习风水、命理、占卜等术数。

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学什么,是想学易经哲学方面,还是想学易经术数方面。易经的本质不是玄学,而是变化的解释,周文王写周易的目的是用卦象解释周取代商的合法性。易为六经之首,易经在国学经典之中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谈起易经,人们往往就想到算卦和算命,易经给人的之一印象好像就是用来占卜的,这是因为易经离我们年代久远,以至于大家已经不了解它的本质。实际上易经是一套人对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认知 *** 的归纳与总结。

易经是对我们生活的空间,天地之间存在事物的归类。很多人认为感而遂通就是迷信,其实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科学完全可以解释。感而遂通其实是一种波、一种磁场对应。

人作为无线的信息接收体与宇宙事物的波、波段、频率进行沟通,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所达到的结果也未必一样,所以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介绍

1、易经六十四卦。有关易经六十四卦之卦序,粗看起来应是早已有权威性定论的课题。在易传十翼中就有一篇《序卦传》专门论述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及意义,应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仔细分析,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众所周知,易传部分的出现要比易经部份晚了数百年,跨越了一个不容忽略的历史时代。事实上,现在的通行本易经是一本“捆绑式”的著作,它是由“易经”和“易传”两个不同的部份捆绑而成。后者是数百年后的后人对前者的批注、诠释和演绎。研究时两者是不能等同看待的。譬如今人为《红楼梦》写的许多论文未必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一样。

2、通行本的卦序来自《序卦传》,乾、坤、屯、蒙、需、讼…是春秋时期仁义道德礼教兴起时的产物,偏重于哲理。这未必符合西周时期生成的《易经》的原意。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就着不同的顺序:键(乾)、妇(否)、掾(遯)、礼(履)、讼、同人…这是一个以不同的宫排在一起的比较接近原本思想的序列。

3、其实根据二进制数原理,六十四卦的阴阳爻组合本身就明确指定了自身固有的序列,而这一序列才是真正表示出易经排序的含义。下面仅以阴爻为0,阳爻为1,由下而上,由右而左,即构成二进制数序,通常称为伏羲卦数。

易经诗经内经山海经尚书礼记谁早排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

《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简介: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内经》:

《内经》全称《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成书年代约为战国时期。

本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 *** 、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 *** 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尚书》: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之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1]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 *** 、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2]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西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易经六十四卦有明确的排列顺序么?

有明确的顺序,请参看《易传》里的《序卦》,就是讲卦序的。只要您随便买本易经的书,都是按顺序排下来的。

(下边是朱熹的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如果您是刚学易经,建议您先在网上看看傅佩荣《易经与人生》的视频,是个不错的易经入门视频,然后可以再看看《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

南大师的《易经杂说》,可能对目前的你来讲,还有点深。看完这两个视频,自己再消化一阵子,再看《易经杂说》,相信你会受益匪浅的。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 ……这是分宫的卦象次序歌。

东西南北哪来的顺序之分?分明是一个圆周嘛。请参看诜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不过请记住,古人在纸上的方向与现代是反着的,因为古人讲究坐北朝南。古人在纸上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易经六十四卦如何排序?《序卦传》详解

有天地,然后万物才开始产生。

最初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只有万物,所以《周易》在《乾》、《坤》定位后首先继之以象征事物初生状态的《屯》卦。

“屯”表示阴阳二气在孕育生命时生气充盈的状态,“屯”又表示事物开始萌生的状态。万物初生时必定会处在蒙昧之中,所以继之以象征蒙昧幼稚的《蒙》卦。

“蒙”表示蒙昧,是万物处在幼稚的状态,处在幼稚状态时不能不去养育,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饮食之道”的《需》卦。

“需”表示需待饮食的道理。面临饮食问题必有所争讼,所以就继之以象征着“争讼”的《讼》卦。

争讼必定有众人兴起,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兵众”的《师》卦。

“师”表示兵众兴起的意思。兵众兴起必定互相比辅,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比辅”的《比》卦。

“比”表示比辅的意思。万物相互比辅才能有所蓄积,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小有蓄积”的《小畜》卦。

“小畜”表示财物稍有蓄积的意思,只有蓄积了财物,才能知道以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继之以象征“履行礼仪”的《履》卦。

人只有行而有礼才能泰然安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安泰亨通”的《泰》卦。

“泰”表示亨通的意思。事物不可能总是处于安泰亨通之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否闭”的《否》卦。

事物不可能长久地处在否闭之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与人同心同行”的《同人》卦。

与人同心同行,则物必定纷纷来归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大有所得”的《大有》卦。

大有所得的人,不可以盈余自满,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谦虚”的《谦》卦。

大有所得而又能谦虚必定是安乐愉快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愉快安乐”的《豫》卦。

愉快安乐的人必定有人随从,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随从”的《随》卦。

因为随从别人必定要有事可为,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有事可为”的《蛊》卦。

“蛊”,表示有事可为的意思。能有事可为才能建立大的功业,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以盛大面临他人”的《临》卦。

“临”,表示盛大的意思。事物盛大才有可观之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观瞻”的《观》卦。

物有可观之处才能有所融合,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啮合”的《噬嗑》卦。

“嗑”,表示啮合的意思。事物不可以苟合,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文饰”的《贲》卦。

“贲”,表示文饰的意思。过分文饰就会因失真而穷尽其亨通之义,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剥落”之义的《剥》卦。

“剥”,就是剥落的意思。事物不可以剥落终尽,剥落穷尽于上就会导致回复于下,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回复”的《复》卦。

能回复正道就不会虚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不妄为”的《无妄》卦。

能够不虚妄然后就可以蓄积众物,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大有蓄积”的《大畜》卦。

物大有蓄积才能施之于颐养,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颐养”的《颐》卦。

“颐”,表示颐养人生的意思。人不能颐养身体,就不能有所行动,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大为过越”的《大过》卦。

事物不可能始终处于“大有过越”之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险陷”的《坎》卦。

“坎”,就是险陷的意思。人陷入于危难之中,就应该依附于他人而得其援助,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附丽”的《离》卦。

“离”的意思是将光明与美丽付着于实体之上。

有了天地然后才有万物,有了万物后才有男人女人,有了男人女人然后才能配成夫妇。有了夫妇繁衍后代才有了父子之序,有了父子之序然后才有了君臣关系。有了君臣关系然后才有了上下之别,有了上下之别然后才有实行礼义的地方。夫妇之间的规矩不可以不长久保持,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永恒”的《恒》卦。

“恒”的意思是长久。但是事物不可以长久地处于一个处所,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逃避归隐”的《遁》卦。

“遁”的意思是退避。事物不可以终结于退避,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大为强盛”的《大壮》卦。

事物不可以终于壮大强盛之中,所以继之以象征“进取”的《晋》卦。

“晋”,表示有所进取。有所进取就必然导致有所伤害,所以就继之以象征着“光明殒伤”的《明夷》卦。

“夷”的意思是损伤。在外面受到伤害必要返回家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一家人”的《家人》卦。

家道穷困必定是因为有背离差错之事,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背离乖违”的《睽》卦。

“睽”有乖违背离的意思。乖违背离就必然导致危难,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路途艰难”的《蹇》卦。

“蹇”的意思是艰难。事物不可以始终处在艰难之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舒缓和解脱”的《解》卦。

“解”就是舒缓解脱的意思。而事物舒缓必定就有所失,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有所减损”的《损》卦。

能够不断自我减损反而会受到益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增益”的《益》卦。

增益不止,就必定会溃决,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决断”的《夬》。

“夬”的意思是决断。有所决断则必有所喜遇,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不期而遇”的《姤》卦。

“姤”的意思是邂逅相遇。物有所相遇然后才能聚集,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荟萃聚集”的《萃》卦。

“萃”的意思是会聚。物聚在一起就会引起上升,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上升”的《升》卦。

物上升不停则必然导致困穷,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困穷”的《困》卦。

困穷于上必然要返归于下,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井养无穷”的《井》卦。

治理水井的道理是不可以不革除泥污,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变革”的《革》卦。

革故鼎新没有比“鼎”器更好的东西,所以就继之以象征“鼎立新事物”的《鼎》卦。

用鼎器来主持祭祀的人没有比长子更为合适的,所以继之以象征“长子”的《震》卦。

“震”的意思是震动。事物不可以终止于震动之中,应当有所抑止,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抑止”的《艮》卦。

“艮”的意思是抑止。事物不可以最终还处在抑止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渐进”的《渐》卦。

“渐”的意思是渐进。渐进就必然有所依归,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归于夫家”的《归妹》卦。

得到了应该归依的人和事就必然丰大,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丰大”的《丰》卦。

“丰”的意思是丰大。极尽其丰大的人必定要失去安居之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行旅之事”的《旅》卦。

旅行中没有容身之处,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恭顺而入”的《巽》卦。

“巽”的意思是恭顺而入。能进入到适宜的住所中就会感到愉悦,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愉悦”的《兑》卦。

“兑”就是愉悦。愉悦以后就会离散而去,所以就继之以象征“涣散”的《涣》卦。

“涣”的意思是离散。事物不可以最终处于离散中,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节制”的《节》卦。

有制度节制,就必须以诚信去坚守,所以就继之以象征“诚信”的《中孚》卦。

心中怀有诚信就必然要履行诚信,行动就会有所过越,所以就继之以象征“小有过越”的《小过》卦。

有所过越就可能有所成功,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事已成功”的《既济》卦。

事物的发展不可以穷尽其成功,所以就继之以象征“事未成功”的《未济》卦作为64卦的终结。

关于易经排序和易经排序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