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行学说的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

最后更新 :2023.02.13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周易五行学说的应用和五行八卦的应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周易五行学说的应用以及五行八卦的应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一、五行概述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炎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

二、五行渊源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

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

三、五行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信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 *** ,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上述这些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

每年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

每年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

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日之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

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

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

四、五行内涵

1.五行生克

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对应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

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

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4.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5.五行记日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6.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7.五行季节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8.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9.五行节气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之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五行中医

“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

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根据,当时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

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由于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

道教炼气、炼丹,讲求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定命相。占卜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依据而成书。

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拜,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皆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及此。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丁俊贵

2020年4月29日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7)】——阴阳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7)】——阴阳五行

一、概述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 *** 论。

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当下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它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和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二、内涵

(一)阴阳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再夏朝的占书《连山》中。

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一样。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

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 *** ,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 *** 。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

在哲学和逻辑中与阴阳概念联系比较密切,并且最为接近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

对立统一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这两个种概念就是阴和阳。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补充,�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是属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对或相反性态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方面,两种性态的表现。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五行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 *** ,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 *** 的所以然了。

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土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

五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开的,人的长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关。金形之人。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从五官看,脸形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但也能沉稳欢察事态发展。金主肃杀,严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木形之人。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手足也小,皮肤略青。木形之人届于劳碌型,命中多操劳,有任劳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风邪极易伤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为肝属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时,一定要加强肝的保护,注意营养,不要过于疲劳,以防染上肝疾;水形之人,适合于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时,木泄水气显枯;夏时,火蒸水气呈涸。所以,春夏时,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属腰肾,不可不防;火形之人。从体型上看,火形人面尖头小,肩背宽,身体强壮,手足也较小。火形之人肤色偏红。火形之人,脾气易暴躁,不重视钱财,变化无常,信用较差,能从全面考虑问题,但缺乏做的勇气,耐力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脏方面的病症。心脏病的人多怠于秋冬,与此有关;土形之人肉饱满,四肢匀称。土形人脸圆头大,肤色较黄。土形人,心地温和,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弄权玩势,适合于做慈善事业。土性不而春夏,得时于秋冬。所以,当春夏之时,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伤脾,导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三)干支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阴天干:乙、丁、己、辛、癸;阳天干:甲、丙、戊、庚、壬;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四)干支五行

天干五行: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五行:寅、卯为木;午、巳为火;戌、辰、未、丑为土;申、酉为金;子、亥为水。

(五)廿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六)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七)甲子纳音

甲子乙丑海中金白。此年生人,是海中金命,属相是白鼠和白牛;

丙寅丁卯炉中火红。此年生人,是炉中火命,属相是红虎和红兔;

戊辰己巳大林木青。此年生人,是大林木命,属相是青龙和青蛇;

庚午辛未路旁土黄。此年生人,是路旁土命,属相是黄马和黄羊;

壬申癸酉剑锋金白。此年生人,是剑锋金命,属相是白猴和白鸡;

甲戌乙亥山头火红。此年生人,是山头火命,属相是红狗和红猪;

丙子丁丑涧下水黑。此年生人,是涧下水命,属相是黑鼠和黑牛;

戊寅已卯城墙土黄。此年生人,是城墙土命,属相是黄虎和黄兔;

庚辰辛巳白蜡金白。此年生人,是白蜡金命,属相是白龙和白蛇;

壬午癸未杨柳木青。此年生人,是杨柳木命,属相是青马和青羊;

甲申乙酉泉中水黑。此年生人,是泉中水命,属相是黑猴和黑鸡;

丙戌丁亥屋上土黄。此年生人,是屋上土命,属相是黄狗和黄猪;

戊子已丑霹雷火红。此年生人,是霹雳火命,属相是红鼠和红牛;

庚寅辛卯松柏木青。此年生人,是松柏木命,属相是青虎和青兔;

壬辰癸巳长流水黑。此年生人,是长流水命,属相是黑龙和黑蛇;

甲午乙未沙中金。白此年生人,是沙中金命,属相是白马和白羊;

丙申丁酉山下火红。此年生人,是山下火命,属相是红猴和红鸡;

戊戌已亥平地木青。此年生人,是平地木命,属相是青狗和青猪;

庚子辛丑壁上土黄。此年生人,是壁上土命,属相是黄鼠和黄牛;

壬寅癸卯金箔金白。此年生人,是金箔金命,属相是白虎和白兔;

甲辰乙巳佛灯火红。此年生人,是佛灯火命,属相是红龙和红蛇;

丙午丁未天河水黑。此年生人,是天河水命,属相是黑马和黑羊;

戊申已酉大驿土黄。此年生人,是大驿土命,属相是黄猴和黄鸡;

庚戌辛亥钗钏金白。此年生人,是钗钏金命,属相是白狗和白猪;

壬子癸丑桑松木青。此年生人,是桑松木命,属相是青鼠和青牛;

甲寅乙卯大溪水黑。此年生人,是大溪水命,属相是黑虎和黑兔;

丙辰丁巳沙中土黄。此年生人,是沙中土命,属相是黄龙和黄蛇;

戊午已未天上火红。此年生人,是天上火命,属相是红马和红羊;

庚申辛酉石榴木青。此年生人,是石榴木命,属相是青猴和青鸡;

壬戌癸亥大海水黑。此年生人,是大海水命,属相是黑狗和黑猪。

三、传承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

五行学说的确立,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也有人倾向五行学说产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

阴阳在中医中应用广泛,辨症施治。人体的体质根据阴阳划分为阴虚体质、阳虚体质、阴阳两虚体质,从《黄帝内经》阴阳应像论中可以看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是以天地云雨的生成过程为例,论述天地阴阳升降,从而交相感应的规律,正是由于阴阳的交感,才有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流、结合,才有世间万物的化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对人影响更大者,莫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迁与一日白昼黑夜的变化,而古人也认为这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反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阴阳易辨,很容易辨别阴阳,划分很明确,所以阴阳易辨派的宗旨就是辨别阴阳,根据体质,辨证施治,解决阴阳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疾病,阴阳易辨派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阳理论知识,融合中医学理论知识,提出的阴阳易辨和中医体质辨证施治相结合,在中医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阴阳易辨派也显得与中医密不可分,是中医研究的关键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丁俊贵

2020年5月11日

浅谈“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若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根溯源,阴阳、五行、八卦等名词历历在目。有些人对这些名相不屑一顾,有些人则片面的认为五行八卦等名词是属于道家文化而已,事实上阴阳、五行、八卦等文化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易经》一书中已经充分体现。

虽然如今各家国学宗派都推崇自家的某部经典为“文化起源”,但是《易经》一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依旧是不可撼动的,《易经》文化也融入到了之后中国国学的各宗各派。《易经》是儒家经典,孔子更是“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中国佛家也不乏精通《易经》的高僧,例如茶仙陆羽的姓名就是其师傅智积大师依据《易经》中渐卦而得,所谓“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是名陆羽;道家更是将《易经》中阴阳、五行、八卦的名相用到了极致。

佛家说纳须弥于芥子,真正的智慧都是可大可小、可深可且,且看对象的根性和程度。要精研易经文化当然很不容易,若只是五行八卦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的话却也不难。本文中笔者就“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做一个浅析。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大家都知道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道理,其实五行相生相克也是“平衡”理念的具体落实,脱不掉阴阳之道。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便是一种制衡的原理,如果与五行之道相比,三权分立重“相克”轻“相生”。

平时谈到五行,我们都会说是“金木水火土”,其实相对标准的顺序应该是“木、火、土、金、水”,因为这样的顺序与五行的生克顺序一致,请见下图:

这里有必要说一句,相对生、克之外,还有一种关系叫“泄”。例如木生火,反过来火就泄木。“泄”与“克”有异同,相同的是两者都有压制的意思,不同的是“泄”来的比较温和,“克”则来的比较凶猛、生硬。

二、五行的常见分类

五行可以与日常很多分类相结合,例如:

1、 五行与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葵为“水”。

2、 五行与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戌丑未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3、 五行与生肖:亥猪为“小水”,子鼠为“大水”,丑牛为“带水的土”,寅虎为“小木”,卯兔为“大木”,辰龙为“带木的土”,巳蛇为“小火”,午马为“大火”,未羊为“带火的土”,申猴为“小金”,酉鸡为“大金”,戌狗为“带金的土”

4、 五行与五方: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为“土”。

5、 五行与颜色:青、绿、蓝为“木”,红、紫、粉为“火”,黄、米、深咖为“土”,白、金、银为“金”,黑、深灰、黑蓝、黑绿、黑紫等为“水”

6、 五行与形状:直条、细长为“木”,三角、尖形、中空、虚形为“火”,正方、长方为“土”,圆形为“金”,曲形、波浪形为“水”。

五行所对应的分类有很多,此外与五脏、五音、五味、五体都可以配对。下文将专题讲解五行在五色和五形上的应用,因为笔者认为日常生活中颜色和形状往往是最容易上手的五行知识。

三、五行在色彩上的简单应用

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五行所对应的颜色,颜色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事物之一,掌握颜色中的五行生克之理对我们日常生活会带来比较直接的帮助。本文主要从招牌和服色两个方面来浅论五行色彩的运用。

1、五行色彩在招牌上的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招牌而言“底色为客”,“字号和商标为主”,因此一个招牌如果“客色生主色”或“主色克客色”则吉,反之“客色克主色”或“主色生客色”(即 “客色泄主色”)则凶 。此外,招牌上的字号和商标往往不止一种颜色,我们一般参考面积更大的颜色。笔者就从常见的招牌上举例(以下纯属个人意见,仅作参考或娱乐)。

中国农业银行招牌的底色为白色,属“金”,字号为黑色属“水”,LOGO为绿色属于“木”,所以金为“客色”,水和木为主色(其中字号黑色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主色以水为主)。所谓“金生水”,农业银行这个招牌“客色”生“主色”。而字号(黑色属水)又生商标(绿色属木),“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一个循环相生的能量。虽然底色对logo颜色相克,但是由于LOGO面积较小,所以农业银行这个招牌总体属于吉利的,事实上农业的业务也一直很好。

中国工商银行招牌底色为白色(或淡银色)属“金”,字号黑色属水,商标红色属“火”。所谓“金生木”,底色生字号颜色,“火克金”商标色又克底色,所谓是生财加克财,所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一直很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客色生主色”与“主色克客色”虽然都是吉利的,但是前者来的更加温和、细水漫流,后者来的更加猛烈、急功近利。对于银行而言,笔者认为还是以“客色生主色”为更佳,因为银行求得是长远利益而不是一时的利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招牌中,底色为绿色属于“木”,字号和logo为黄色属“土”,所谓“木克土”,“客色克主色”,恕笔者直言此招牌从五行上讲对组织的发展并不有利,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现实中也一直平平淡淡。

开车的朋友对上图肯定不陌生,该招牌底色为蓝色属“木”,字号为白色属“金”,logo太小可以忽略。所谓“金克木”,该招牌是简单明了的“主色克客色”,一句话——赚你没商量。

2、色彩在服饰上的应用

其实五行的生克原理在服装颜色上也能起到作用,比较明显的应用是在竞技比赛时双方的服饰颜色上。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人定胜天”,竞技双方的比赛结果最主要依靠的还是双方的技能和排兵布阵,只有当双方主客观条件都比较对等时服饰的色彩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里笔者不做详细的介绍,只举几个例子:

上图是2016欧洲杯决赛,葡萄牙(红色)VS法国(蓝色)。

红色属“火”,蓝色属“木”,“木生火,火泄木”,比赛结果葡萄牙1:0胜法国。

上图是2015女足世界杯决赛,美国(白色)VS日本(蓝色)。

白色属“金”,蓝色属“木”,“金克木”,比赛结果美国5:2胜日本。

上图是2015美洲杯决赛,智利(红色)VS阿根廷(蓝白色)

红色属“火”,蓝色属“木”,白色属“金”,“火克金”、“火泄木”,比赛结果:智利点球大战4:1胜阿根廷。

上图是2014世界杯决赛,德国(白色)VS阿根廷(蓝色)。

白色属“金”,蓝色属“木”,所谓“金克木”,比赛结果德国1:0胜阿根廷。看着梅西的样子好心疼,估计他自己也搞不懂怎么就又输了……建议换件衣服试试。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印证一下其他比赛,但是必须再次强调一点:两队比赛的实力必须相仿,比如说中国队如果对上巴西队,那中国队穿什么都没用……

四、 五行在建筑形状上的简单应用

从上文可知,五行与形状的关系是:直条、细长为“木”,三角、尖形、中空、虚形为“火”,正方、长方为“土”,圆形为“金”,曲形、波浪形为“水”。

五行形状常用于建筑设计方面,是建筑风水的基础之一。既然是五行在日常中的应用,那么笔者就随俗一下,从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金融行业建筑入手做一下浅析(个人意见,仅做参考):

金融行业的组织和钱打交道,都希望赚钱,“金钱”属于“金”,赚钱也就是“生钱”,“生钱”就是“生金”。 根据五行的基本原理,想“生金”只有“土生金”或“金帮金”(同性相帮),因此金融行业的建筑物形状一般来说都以方形(属土)或圆形(属金)为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性金融组织大楼:

左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楼,左下是世界银行大楼,均是以方形“土”属性为主的建筑物。右上为国际清算银行大楼,为圆柱形“金”属性的建筑物。而右下角为欧洲投资银行大楼,是圆形和方形的结合体,属于“土”和“金”两种属性的结合。

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具代表性的金融组织大楼:

左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大楼,为巧妙的圆柱形为主的建筑物,属“金”。右上图为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大楼,圆柱形建筑物,也是“金”性属性。下图为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方形建筑物,属“土”属性。

我们再看一下澳门赌场的建筑物:

上图是澳门三大赌场建筑物,分别是皇冠、金沙和葡京,其建筑物均为圆柱形,属“金”。“土生金”和“金帮金”之间的差别在于,“土生金”相对温和,便于长线投资,而“金帮金”更有利于短线投资、立竿见影。对于赌场而言,赌徒心理都是希望立竿见影、一夜暴富,澳门三大赌场均以“金”属性的圆柱形为建筑物,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以上是五行知识的简单介绍,以及日常生活中五行颜色和五行形状的简单应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笔者本文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此笔者也希望再次告诫各位,千万不能将五行知识应用于赌博、敛财等方面,因为阴阳五行八卦之术也属于中国国学,中国国学无论什么门派技能追根溯源都立足于一个德字,违反这个根本原则的话自然“反受其咎”。

易经中有五行之说,直到现在五行也还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上对五行是如何看待的?

阴阳五行从产生至今已经足足有了五千年的时间,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一理论被创造出来以后,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它竟然没有被更改过,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阴阳五行还是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由于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和当下同行的世界观不一样,所以科学上对五行还是不认可的。我个人认为,五行有其科学的体系,也是指导人们更好生活的哲学。

五行讲究阴阳两面,这个在计算机世界被广泛运用,现在的计算中都运用的是二进制。我们平时在用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的时候,计算机都用二进制的运算 *** 处理我们输入的内容。这不禁让我们觉得惊奇,不由地想起,老子的那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行认为我们与周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我们的一个小举动就会引起周围事物的变化。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能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要知道,我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周围的万事万物。

五行的世界观里,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和物质都是平等的,我们生活在一片蓝天之下,和其他动植物一起生活,人类和动植物是平等的。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谋而合。我们现在很多生活哲理都可以从五行中得到启发,然后去解决。所以,作为流传几千年的东西,经过了时间检验,它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易经与五行有什么关系

《周易说卦》“乾为金”、“坤为土”、“坎为水”、“离为火”、“巽为木”,已经赋予了八卦的五行属性。

人们常说“金秋八月”,说“兑为秋”也就是“兑为金”,说“万物出乎震”震为春,春天草木萌芽,震为木,“艮为山”也为“土”。由此可见,《易经》与“五行”的关联主要在八卦的五行属性方面。

八卦方位与五行属性,在明代阳宅“风水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八宅四书》里面,把符合“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的八宅,分坎、离、震、巽为东四宅(谓之“兄弟连肩多同心”),乾、坤、艮、兑为西四宅(谓之“天下爷娘亲稚少”)。

无论“九宫飞星”布何宅何门,其变换皆原本于所谓“后天八卦”的方位与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姤卦初六爻辞“系于金柅”看,初是下卦巽主爻,与九四正应,下卦巽为木为绳,上卦乾为金,所以有“系于金柅”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困卦九四爻辞“困于金车”看,上兑为金,二、四、五互体巽为木为绳,所以有“困于金车”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鼎卦六五爻辞“鼎黄耳金铉”看,五为土数色黄,下巽为木,二、三、四互体乾为金,所以有“鼎黄耳金铉”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渐卦 *** 爻辞“鸿渐于木”看,上巽为木,二、三、四互体坎为水,下艮为水中之石,鸿雁落于石上之木,所以有“鸿渐于木”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旅卦巽为木,下艮为小子(童仆),童仆处于木生火之下,所以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一)五行的由来: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这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中国传统命理学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天道的规律,地道的运转,人与人的万事万物多是由五行的原理来定的。如唐星相家、袁守城,他能推算出天气某时有云,某时开雷,某时下雨,雨数几点几分。道家内家功,练气,以五行的原理来养生。天地人三才,做事的原则都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等,作于规律。所以古曰,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

五行之前,先生什么,诸书都没有说清,只有连山易中有大体说到。再早只有水,水中有昆虫,经过太阳之火的铸练,时间久了,就变成土地。比如,鸡蛋内是水,经过母鸡的孵化,有了温度,就变成了小鸡,小鸡就是动物土也。土能生万物,就生出草木植物,有了草木植物死后就有矿物质,比如煤矿就是木质变的,故曰地生金。地中时间过久了就会变生金属矿物质,金属矿物质存有很多的热量,时间久会变成火。比如火山爆发就是明显的例子,只能有了五种元素,他的循环变化无穷无尽也。有了五种植物后,就变成动物。动物是昆虫开始,后变有足动物,再变飞禽,五行大概就是这样的衍变而来的,有的高山还有发现水中动物,珠穆玛拉峰发现乌龟壳。有的山上石头,多是水中的沙石结成,尽之还有蚌壳等等。

由此可见先生有水,水生土,土生木,木生金,金生火。多是有克而生衍的,也就是有了矛盾和压力,才有了新的发明。

(二)、万物起源:

五行大义曰: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意思是说,五行就是源于大自然中的五种气体,以阴阳为根本。以阴阳之气变化出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依靠天上所显示出的五种季节天象,春天木、夏天火、秋天金、冬天水,每季后一个月属土,五种气的滋生万物。在地上形成八风六律的纲纪。八风者,坎为大刚风、乾为折风,艮为凶风、震为婴儿风、巽为弱风、离为大弱风、坤为谋风,从而便形成了造化的根源。地上得此五气者,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也。五行就是五种材料与之相对应,万物依靠它孕育,产生和变化,各种生灵与其在感通,人体得了五气就是五藏之气也,而起还有五种性格仁、义、礼、智、信在社会上称之五德, *** 官员也依据五行的性质分为五种事,就是社会政治也,都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五行学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国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左传》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味咸,炎上味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且己把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上,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所说的可知,西周末年的“五材说”还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尚书·洪范》中的“五行说”,已经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五行说至此已经臻于完善。

、五行与中医

中医理论把人体分成阴阳两大类之气,十二经胫胳的气血循行,以五脏六府的五行之气。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五脏生理活动特点,如脾为生化之源,土可生化万物,故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肝属(木),心属(火)。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对脏腑的关系。五脏的病变以及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可以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说明。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四)、史籍见载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五行说,六经论五行,始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的认识,为现存最早的有关五行学说文献记载。认为“水代表具有润下功能的事物;火,代表具有炎上功能的事物;木,代表具有曲直(蔬泄)功能的事物;金,代表具有从革(肃杀)功能的事物;土,代表具有稼穑(滋生)功能的事物。反之,具有润下功能的都可称之为“水”。具有炎上功能的都可称为“火”,具有曲直功能的可称为“木”,具有从革功能仍可称为“金”,具有稼穑功能的都可称为“土”。以之作为分类归纳繁杂客观事物的标准。

(《吕氏春秋》五行说: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纪》是以五行表述世界体系的学说。《易经》一书专道阴阳,不谈“五行”,后世用“五行”,“纳甲”等解释《易经》者,大抵以《吕氏春秋》为思想基础开始的。

(京房氏五行说:西汉京房以五行解释《易经》的学说。《系辞》,《说卦》虽讲天地之数,以五为贵,但真正以五行解易者始于京氏。《京氏易传》“生克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其说有三,1、是五星配卦。五星者,镇星属土,金星为太白,太阴为水星,岁星为木星,萤惑为火星。六十四按八宫卦次序,各配以土、金、水、木、火五星,周而复始。2、五行爻位。以五行配八宫卦和卦中各爻。认为:“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其法以爻配地支,再配五行,以此解说《易经》。3、卦爻五行生克以八宫卦为母,以其爻位为子,按五行关系,确定母子之间的相生或相克。

④郑氏五行说:又称“五行生成说”。东汉郑玄以五行解释《易经》筮法及象数的学说。本于刘歆《三统历》五行数说,京房五行爻位说《礼记·月令》五行四季说,《太玄》五行配时说等,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之数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和六、七、八、九、十,前者为生数,后者为成数,并以此解释《周易·系辞》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及《易经》义理也。

五行生成说是五行相生和卦气相结合的产物。其将大衍之数看成是五行之气生化万物的法则,将筮法中的阴阳奇偶之数推衍为五行之气的生数和成数,以天之五数与地之五数,“二五阴阳之合”说明万物的形成。认为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相一致,后者源于前者。以五行相生为核心,通过易学形式,构造一个具有数的规定性的时空模式。

(五)、五行特性及生克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相互之间或促进,助长和滋生,或仰制和制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行相生和相克”。在它们的生克制化中自然与人类世界维持着平衡不断发展。

五行特性:

(一)金的特性: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度,变革,杀的特性。金其性刚,其性烈。

(二)木的特性,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木直性和也。

(三)水的特性: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的特性。水:其性聪,其情善。

(四)火的特性: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也,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湿之功,锻炼金属之能。火:其性急,其情恭。

(五)土的特性:土主信。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土:其性重,其情厚。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因为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为源头。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以众胜寡:故水胜火,因火遇水便熄灭。

以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以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克锯树木。

以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根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

以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土能防水。

古人认为宇宙间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原理构成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

⑤五行次序与归类,旺相、休囚、死、天干地支的属性等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