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老跑针是怎么回事 输液容易跑针什么原因

最后更新 :2023.04.15

输液是常见且常规的医疗操作,但是有时候输液过程中患者会感觉到针头不断移动或跑位,这种现象被称为“输液老跑针”。那么,“输液老跑针”是如何发生的,应该怎样避免呢?

造成“输液老跑针”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方面,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密切相关。如果穿刺点没有正确选取,比如在肌肉组织上,或者位置不够固定,就容易使针头跑位;另一方面则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如果患者的皮肤弹性较好或者肌肉活动频繁,也会导致针头位置不稳定。

不难看出,“输液老跑针”是可以通过提高操作技巧和加强患者体征监测来预防的。下面介绍几个具体的方法。

首先,在穿刺点的选择上要仔细,比较好的位置是静脉内,如果不能在静脉内实施,应该尽量避免在肌肉组织上穿刺。其次,需要将针头固定在穿刺点上,可以采用绷带或者医用胶带固定。这样既可以防止针头跑位,又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其次,加强患者体征监测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针头位置有偏差,及时纠正,避免过长时间的输液导致患者不适。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评估输液效果,调整输液速率,并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物品来防止“输液老跑针”的发生。比如,可以使用泵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导致针头漂移;还可以利用输液带将输液管固定于患者的肢体上,有效防止输液管的移动和扭曲。

总的来说,“输液老跑针”虽然是常见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和患者监测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穿刺点,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