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闰九月那么少(为什么闰九月很稀少)

最后更新 :2023.05.12

为什么闰九月那么少

在中国传统农历中,闰年是由闰月来决定的。而有些人会发现,闰九月的出现频率比较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闰月的概念。闰月是指在某一年中,为了与阳历对齐,而临时增加的一个月份。由于阴历每年只有12个月,为了弥补与阳历相差的时间,就会添加一个闰月,使得一个阴历年有13个月,这个月就是闰月。

那么为什么闰九月那么少呢?其实这与阴历历法有关。首先要了解的是,阴历历法是以朔望月为基础的,朔望月是月亮从一个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满月和月圆并不是朔望月,二十四节气才最贴近朔望月。

按照阴历规律,闰月通常是在正月或者五月之后的那个月份。而在传统阴历中,九月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月份。由于重阳节是秋季的一次祭祀活动,而秋天正好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在历史上一度流传着“重阳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登高可以祈求丰收平安,同时也可以庆祝秋季的到来。因此,闰九月出现的概率就相对较低了。

除此之外,闰月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出现频率自然就更加有限了。根据历法规定,一个阴历年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闰月。在普通的阴历年份中,总共会有12个月,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中,会增加一个闰月,使得这一年共有13个月。而闰月的出现则取决于月亮运行的周期和传统历法规定的闰年规律,所以每个月份的闰月出现频率并不相同,而闰九月的出现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少的。

总的来说,闰九月出现频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九月作为传统节日的月份,很少会增加一个月来改变阴历日历;二是闰月出现时间和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不是任意安排的,所以出现频率就比较有限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并对阴历历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