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康熙字典出于哪个朝代)

最后更新 :2023.08.07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大型汉语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作为清朝王朝的代表,康熙字典的出版不仅记录了当时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也撰写了大量有关文史知识的注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重要资料。

康熙字典的编纂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康熙皇帝亲自主持,历经两年开创性工作后,于康熙二十七年(1708年)正式出版。整本字典分为21个部分,收录了近五万个汉字和多达19000条的词条。康熙字典在当时是一部颇具权威性的汉语词典,它对汉语字词的定义、释义和发音给出了规范的解释,对于明清以来中国的汉字文化影响深远。

康熙字典的巨大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宗教、地理等方面的注释上。字典为每个词条都附有详细注释,包括该词的一般含义、特定用法、来历、发音等,也探讨了该词在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大大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此外,字典还收录了大量地名、神话传说和宗教知识,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康熙字典的编纂过程十分严谨、认真,涵盖了当时所有的汉语文字,并且为后人打下了深厚的汉字基础。同时,康熙字典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之,康熙字典的出版不仅记录了当时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大型汉语字典,对于汉字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推广具有深远的影响。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