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参观安阳袁林提一疑问:袁世凯原籍在项城,为何葬在安阳?

最后更新 :2023.09.29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衣锦还乡、落叶归根,都流露出浓浓的乡愁、乡情。但历史上有一人他却让自己的魂魄远离故乡,他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祖籍不在安阳,为何死后葬埋在安阳?对于这个问题,流传着不同的说法。伟人在参观安阳袁林时,也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发号台

反面教材

1952年1月1日,伟人来到了安阳,视察了小屯村袁坟。伟人参观袁世凯墓地之后,向陪同的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袁世凯祖上在项城,他为何选择安阳洹上作墓呢?陪同的同志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当时安阳的领导这样解释到,中国历史的帝王,通常都会迁离祖坟,另选风水地建造皇陵。袁世凯虽然只做过83天的皇帝,也算是登上帝王之位。

加上袁世凯为姨娘所出,就是封建社会所谓的庶出,要是回到项城入祖坟,会有失尊严。封建思想中有云,坟山要具备贯气的特点。洹上村符合这样的要求,是为一块风水宝地。

伟人当时还和大家讲述了袁世凯的种种罪恶。袁世凯原是河南项城人,他在项城时就屯了很多土地,后来又在安阳霸占了很多土地。

发号台

袁世凯耍两面派是一绝。袁世凯在天津起家,而后混入了维新派,因而骗取了光绪皇帝的信任。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在光绪皇帝面前慷慨陈词,义正言辞地要诛杀荣禄,软禁慈禧,实行兵变,拥戴圣上。

袁世凯说一套做一套,背后却向荣禄告密,以出卖镇压维新派为筹码,为自己换来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头衔。天有不测风云。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归天。与袁世凯素来不合的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的厄运也跟着来了,免了袁世凯所有的职务。

袁世凯深谙风水轮流转的道理,他为了保存实力,积蓄力量以待来日东山再起,听话地隐居起来。袁世凯当时并未回祖籍项城,而是来到了安阳洹上隐居。

武昌起义后,清廷顶不住压力,又把袁世凯召了回来。袁世凯早有图谋,他利用这次机会顺势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推行了复辟帝制。但由于袁世凯倒行逆施,才当了83天的皇帝,就见上帝去了。

听了伟人的讲述,有人愤怒不已,袁世凯恶贯满盈,应该将他的坟墓铲掉。伟人说到,不要将其坟墓铲平,而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

发号台

严重的家庭矛盾

袁世凯之所以不回项城原籍,和家庭矛盾有着很大的关系。

事情主要是由于袁世凯的生母刘氏所引发的。袁世凯家中兄弟6人,袁世凯排行老四。其父袁保中的原配妻子生育了两个儿子。而其他兄弟均为袁保中的继室刘氏所生。这位刘氏原本是袁保中的妾,在袁保中的原配夫人病逝后扶正的。

1901年4月,袁世凯担当山东巡抚,生母刘氏在济南病故。当时正当国难当头,八国联军盘踞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不得不逃难到西安。

北方的局势仅靠袁世凯在山东硬撑着。袁世凯是个孝子,他想请假回家葬母,但形势紧急慈禧太后根本不同意袁世凯的请求,只下谕旨说,待大局定后再行休假。身为朝廷重臣,只得先公后私。袁世凯只好让自己兄弟先行处理母亲的后事。

等到完成《辛丑条约》签订工作后,袁世凯亲自迎圣驾返京。李鸿章病逝后,袁世凯成为大清国的宰相。袁世凯总觉得母亲去世,他缺位是人生的遗憾,他再次请求葬母。慈禧太后予以恩,并下谕旨赏封袁世凯的母亲刘氏为正一品诰命夫人。

发号台

1902年8月,袁世凯风光地回到项城,不但手捧着慈禧太后的谕旨和封赏,还带着官兵。袁世凯内心是想把母亲的坟墓带回祖籍项城安葬,但因墓地问题和家中哥哥袁世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袁世敦凭借着嫡长子的身份主持家里事务,并拿出了封建伦理来说事。袁世敦认为,刘氏是庶母,按理是不能埋入家中祖坟的正穴,只能附葬在祖坟的边上。这在当时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袁世凯却为此和袁世敦争执了很多次。

在袁世凯看来,当初父亲袁保中确实先与袁世敦的生母郭氏定婚,但没有来得及迎娶,郭氏就患了重病。于是,袁、郭两家商定,袁保中先纳一妾,于是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便先一脚郭氏过了门。

刘氏进入袁家后,肚子十分争气,为袁家生下了大儿子袁世昌。郭氏过门后,为袁家生得一子袁世敦,不过排行第二而已。

发号台

袁世凯认为,他的母亲无论从过门先后顺序上看,还是对袁家的贡献上看,都不输于正室,其母本该享受正妻的待遇。而袁世敦也是寸步不让,他拿出袁家的规矩说事,规矩是“妻妾有别,嫡庶不一”。

袁家一直以来是以先定婚者为长的。所以说,郭氏与袁家先有婚约,即便晚娶仍然是正妻,刘氏娶的时候明确为妾,即便先娶,先生下儿子,也只能是庶妻。袁世昌虽是家中老大,但从嫡庶有别来看,袁世敦是家中的嫡长子,家里的事,袁世敦理应说了算。

袁世敦是个较真之人,死守着封建礼教,就是坚决不答应,不给袁世凯面子。弟兄几个大吵了一个月 ,闹得不可开交。朝廷大臣为了化解两人的矛盾,亲自出面进行调解规劝,但不仅无效,反而惹怒了袁世敦。袁世敦使出了无赖手段,在大丧期间身穿大红袍子大闹起来。

发号台

当时袁世凯已经是相当风光,是赫赫有名的直隶总督,还兼着北洋大臣的身份。虽然在外为官,袁世凯专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在处理家族事务时,袁世凯的权威远远没有主持家务的嫡长子袁世敦大,他还是那个庶出的袁老四。

即便袁世敦这么做,让袁世凯丢进了脸面,但袁世凯只能无可奈何。袁世凯对袁世敦的性格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争辩几次后,袁世凯心知肚明,再跟他耗下去也是没有用的,只会让自己自取其辱。最终袁世凯不得不为母亲买了新坟地。

袁世凯作为总督大人的脸面被袁世敦一闹丢尽了,但母亲的丧事不能就此马虎了。为了挽回脸面,还要操办得更讲究排场。

袁世凯费尽心机地到处找风水宝地,终于选中了一块离袁家10公里远的地方。袁世凯在此耗费巨大建造了新墓地,此墓地占地120亩,并配以四合院,竖了牌坊,立了14块石碑,还在通往墓地的路上摆放了石人和石马。

办完丧事后,袁世凯的怒气仍在,他誓要与袁世敦老死不相往来,并撂下狠话,今生今世不再回项城 。所以,袁世凯死后葬在了安阳,而非老家项城。

发号台

就近选墓地

袁世凯在开缺之前,曾在彰德等地大量购置了土地山林,并修建了房屋。袁世凯家庭成员庞大,一妻九妾,还有众多子女和佣人,总觉得房屋不够用。正巧得知天津盐商何氏在彰德有一处别墅,面积广大,但空置着。

袁世凯亲自去考察了一番,一看就爱上了。这幢别墅不但宽敞明亮,而且地理位置极佳,屋前是洹水,屋旁是太行山。袁世凯立马让长子袁克定对房屋进行整修。1909年5月下旬,袁世凯带着全家移居了彰德洹上村。

发号台

既然选择定居洹上,袁世凯就彻底从家族中分离出来了。独立门户后,袁世凯就近选择墓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没必要将身后事归葬祖坟了。

当时的交通不便,一支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带着灵柩去项城安葬,肯定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不便。袁世凯的妻妾众多,回到祖坟陪葬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袁世凯为了不给家属子女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在居住地附近选择墓地是合情合理之举,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

袁世凯生活的洹上村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十分便利,距离京城很近。在此掌握天下动态十分有利。他当时在此蛰伏等待时机复出,后来确实等到了机会,所以袁世凯选择安葬于此也不值得奇怪了。

发号台

袁世凯如果葬在项城,录祖坟正穴,其实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袁世凯的生母安葬事宜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袁世凯的生母作为长辈,都不能使袁世敦让步。袁世凯想入祖坟,袁世敦也不可能应允。即便袁世敦松口,袁世凯也只能埋入祖坟的边角,根本不会允许他埋在正穴处。

袁世凯远离故土安葬自己,是他的无奈之举。庶出的身份,在那个封建时代是抹不去的,即便官位显赫,在家还是要遵循封建伦理那一套。袁世凯自然入不了祖坟的正穴,这是他选择放弃祖籍项城的原因之一所在。

另觅佳处也是势在必行的。袁世凯会选择安阳安葬自我,与其在此归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有关。安阳是个给袁世凯灵魂和身心温暖之地,偏爱于此也在情理之中。加之本身就是一个风水宝地,客观上是上佳的墓地之选。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