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

最后更新 :2023.09.30

 

【三僚大队】SanliaoDadui

位于公社南部丘陵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三僚片村命名,驻曾屋,有耕地3,019亩,主种水稻。辖18个生产队、28个自然村,622户、3,495人,苏区时属胜利县;解放前夕属兴国县仁爱乡;解放初至1957年先后属三僚、梅窖乡;1958年属龙冈公社,1961年属梅窖公社,1965年属龙冈公社,1983年属古龙冈公社。

曾屋Zengwu

系大队驻地。位于古龙冈圩南偏东9.7公里田塅中,有集市,农历一、四、七为圩日,又名三僚圩。195户、1,004人。居曾、廖氏,曾氏于唐僖宗时由宁都县迁此。

发号台

秧田排Yangtianpai

在曾屋北2,2公里为秧田的山排上,17户、93人。曾氏由三僚分此已7代。

松树下Songshuxia

在曾屋东北2.4公里机耕道旁,以多松树得名,9户、55人,原居沈氏住绝,曾氏由三僚分此已6代。

杨坑Yangkeng

在曾屋东偏北2.3公里山坑内。22户、115人,原居杨氏,曾氏由三佰圩迁此已7代。

三佰圩Sanbaixu

在曾屋东北1.2公里山下,因村中有三佰丘农田,居住集中,形成小圩镇。34户、188人,原居杨氏住绝,曾氏由麻斜分此已12代。

杨家山Yangjiashan

在曾屋东2公里山坡上,原为杨家产业,22户、112人,曾氏由三僚分此已7代。

麻斜 Maxie

在曾屋东北0.7公里山下,因处麻石很多的斜坡下故名,3户、13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14代。

黄土土盈Huangtuying

在曾屋东偏北1.1公里黄泥土山土盈上。1户5人,曾氏于解放后迁此。

发号台

石下Shixia

在曾屋东1.9公里石山下,27户、143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9代。

土围Tuwei

在曾屋东0.2公里小河边因有土围墙故名,47户、264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7代。

廖屋Liaowu

在曾屋西南0.4公里山下,107户、547人。廖氏由宁都县黄陂迁此已36代。

狗脑壳 Gou naoke

在曾屋东1.8公里山下,以地形得名,27户、127人,曾明兴由曾屋分此已9代。

横坑Hengkeng

在曾屋东1公里一条岔坑中,28户、138人,曾氏由桥子背分此已10代。

桥子背Qiaozibei

在曾屋东偏南1.4公里山排上,因村前有一小桥故名,6户,40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13代。

莲弓脑 Liangongnao

在曾屋东偏南1.8公里山排上,因地形似弹棉花的弓,为棉弓脑的谐音。1户8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7代。

江下塘jiangxiatang

在曾屋西偏南1.9公里山坑内。因喻后山为虾形,故取此名以适应之。8户、55人。廖氏由中邦分此已5代。

社背Shebei

在曾屋东南0.7公里社公店背山排上,15户,75人,曾氏由三僚分此已9代。

东水Dongshui

在曾屋东南0.9公里山坡上。因多浸冬田,为冬水的谐音,10户,64人,曾氏由三僚分此已5代。

小黄沙Xiaohuangsha

在曾屋西南1.7公里坑尾,因山坑小,到处都是黄土沙冈故名,3户、16人,廖氏由早禾排分此已3代。

箬坑排Ruokengpai

在曾屋东南1.3公里多箬竹的坑排上。6户、33人,曾佰钦由江背塅分此已13代。

乌泥坑Wunikeng

在曾屋南1公里坑排上。因土壤呈乌色故名,5户、31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6代。

沙坑 Shakeng

在曾屋西南2.7公里山坑口,因沙砾多故名。4户、22人,廖氏由竹根下分此已40余年。

发号台

庵脑Annao

在曾屋南1.4公里一庵上部山排上,24户、127人,曾氏由三僚分此已9代。

社前Sheqian

在曾屋西南2.4公里坑尾。因村后有一社公庙故名,9户,48人。廖氏由曾屋分此已6代。

黄泥坑Huangnikeng

在曾屋南1.6公里黄泥山坑尾。6户、39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5代。

竹根下Zhugenxia

在曾屋西南2.1公里坑尾,因盛长毛竹故名。2户、16人。廖氏由三僚分此已6代。

荒田坑Huangtiankeng

在曾屋西南2.9公里坑尾,以多荒芜农田得名,3户、16人,曾氏由曾屋分此已6代。

长源洞Changyuandong

在曾屋西南3.5公里山坑中,因山坑狭长笔直,一溪发源于此故名。3户、16人。曾氏由三僚迁此已13代。

竹岭·Zhuling

在蜈溪大队西南部半山腰。含上、下竹岭等自然村,以盛长毛竹得名。李氏由下村分上竹岭先建村。

乌贯·Wuguan

在油桐大队北部山坑内。含上、下乌贯和塅上、急水坑等自然村因山坑狭长如竹管,林木茂密,光照不足,终日乌暗,为乌管的谐音。曾氏由梅窖迁下乌贯较早,范氏陆续迁入形成片村。

冷水垇·Lengshuiao

在油桐大队西北部一条大山坑内。含双门坑、上山子、上垇丘、苗竹排等自然村。因山高水冷,坑尾有一山垇故名,李氏由蜈蚣山迁双门坑较早,后刘、周、谢、黄等氏陆续迁入,形成片村。

油桐·Youtong

在油桐大队东部山坑内。含竹山窝、王家、牛婆塅、沙罗塅、萌芦坝等自然村。以盛长油桐得名。吴氏于清初由古龙冈圩迁此较早,后洪、温、雷等氏陆续迁入,形成片村。

黄塘·Huangtang

在黄塘大队东部龙冈河西岸田塅上,含老石下、金盆形、坊屋排、排上等自然村。该地喻为鹅形,黄泥土质,需要池塘放养,故取此名。廖氏由福建省宁化此散居附近形成片村。

乐团·Letuan

在乐团大队中部田塅和山坑内。含水口、南山下、新店下、内村、大塘背、圩脑、东山排等自然村。以欢乐团聚之意取名。刘氏于清嘉庆年间由赣县水木洞迁此较早,后刘、邹、林等氏相继迁入,形成片村。

发号台

黄竹磜·Huangzhuzhai

在江湖大队西部坑尾。含上、下黄竹磜等自然村。因两村之间有一石磜,盛长黄竹故名。钟氏由城郊坝南迁上黄竹磷磜较早。

安湖·Anhu

在江湖大队东部龙冈河东岸田塅上,含井坑、茅屋下、松山排等自然村。以宋时建有安湖书院得名。邓氏由宁都县迁茅屋下较旱。

水南·Shuinan

在店山大队西部营前河南岸。含田背、水南村、高陂脑、油寮排等自然村。王氏于明初先来此建基,后彭、廖等氏陆续迁此形成片村。

中邦·Zhongbang

在店山大队南部山坑中。含中邦、陂下、王背、谢田等自然村。因钟氏建村较早,为钟邦的谐音。钟氏于明代迁此,后衰落,由三僚廖氏分此发展成为片村。

椰源·Yeyuan

在椰源大队西南部丘陵地带,含真君背,旱岭塘、岭下塘、河背、梨仚、椰源村、杨寨圈等自然村。江氏先建椰源村,后人口发展形成片村。

发号台

三僚·Sanliao

在三僚大队南部偏东丘陵山坑中,含曾屋、廖屋、土围、社背等自然村。原名衣锦寨,传说唐僖宗年间此地蛮征臣谢南蛮授兵部尚书,以晚年告老,衣锦还乡得名,后陈、刘、沈氏各建茅寮于此,总称三寮。谐音为三僚,曾屋先建村。

古龙岗镇地名到此已悉数介绍完毕,阁下若巧遇此资料,欢迎转发给老乡观看,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同名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码字不易,爱家乡的你为家乡点个赞吧↓↓↓↓↓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