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肇庆这些街区名字竟暗含藏宝密码?

最后更新 :2023.10.07

 

发号台

摄影:何异能

发号台

被设计好的端州城

肇庆的端州虽不像北京城那样大街对称、坊市统一、古城奇异,被设计成一座艺术品,但是端州几乎每条街巷都会演绎出一个接一个的美丽故事。那些简洁的小巷,一个个独特有趣的街名,都深深地印记在端州城内。端州的街道看似杂乱,实则颇具规律,都不禁让人想象这个端州城,是不是事先就被人设计好的呢。

发号台

肇庆有趣的数字街!

单木棉

发号台

摄影:王耀曦

看名字,很多人以为小编要说的是某个品种的木棉花,其实这是肇庆的一个街名。

单木棉位于端州城区西郊,1981年前曾称红旗四路二巷,后为厂排街二巷,旁边有条路还叫双木棉呢。

二马路

说到二马路,肇庆的老街坊就没有不熟悉的了,入货淘宝,就去二马路啦。上世纪80、90年代,二马路建成了首座楼式市场,商铺如云,车水马龙,非常繁华,有着“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意境。

发号台

摄影:枫S影

二马路在民国时称为“横巷”,古时还有座关帝庙,王室官员逢年过节都要来参拜,可以说也是非常热闹的。

三家村

这不是某条村的村名,而是民国期间端州城南路的一条街名,与府西巷、太平里相近,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发号台

摄影:鲤鱼鲫鱼

当时的三家村,是端州人民通往西江边的一条重要通道,铺设的是青石板路与老房子,住的多是渔民、农夫与劳工。

四方井

四方井,的确是一个井,而那条街名叫“四方井巷”,位于端州城东的塔脚路,原先有200多米长,生活着40多户人家,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迹。

发号台

摄影:李冠明

五经里

传说在嘉庆元年(1796年),端州知府赠给一个姓李的人一块牌匾,上面刻有“五经博士”四字,这块牌匾好像好厉害,后人还把它安放在巷子“盛宁社”的门楼正上方,希望这里人才辈出,所以将“盛宁社”称之“五经里”。

发号台

虽说旧时“五经里”就是指“盛宁社”,但也是一条巷子的名字,现在依然叫五经里,之前有过五星街、向群街等多个名字。

六榕社

六榕社是端州西江边的一条后街,后人称为蟹栏街。但其实说蟹栏街,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在哪里,改了什么名字。

发号台

摄影:鲤鱼鲫鱼

七星街

七星街位于北岭山下,面对七星岩,可去盘古山与将军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发号台

摄影:胡兴华

八贤里

八贤里是位于市七中附近的一条小巷,一头连着城北路,一头连着宋城路,有两棵1952年种的大榕树,以前入夏,便会有好多市民在此乘凉闲聊。

发号台

摄影:李冠明

八贤里在明末清初才因“八贤祠”而得的街名。顾名思义,这里便因八个人而出名,据《高要县志·建置略》所载,明嘉靖二年(1523年),这里曾建有一座八贤祠,祭祀唐代张柬之、李绅、宋刘挚、邹浩、胡寅、胡锭、雷正、张世杰八人,端州人们叫他们做八贤。

九里香

找寻九里香很容易,但去到市中医院对面、离龙马街很近的九里香才知道,原来那里是新九里香,其实还有一个旧九里香。

发号台

摄影:李冠明

旧九里香又称“九里乡”,是古城中路的一条横巷,2003年因旧城改造后已变得相当狭窄与陈旧。听说旧九里香现在位于康乐中路一座公厕后面,整个巷子住户不到10户,且大部分都已租给了外地人。

十字街

现在的十字街,在人们眼中已经是一条相当狭窄的街道。它名字的来历,并不是指街道是十字路口,相反,十字街是呈“T”字形的,十字,是来源于一个人,来源于一栋建筑,来源于一段中西融合的文化。

清代时期,当地传教士为纪念耶稣会教父利玛窦建一教堂“道源斋”,因其屋顶建有一个大十字架,故此处被叫作“十字路”。

发号台

百丈堤

烟雨星湖似画图,微波十里水纹铺。百丈堤其实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星湖西堤,面对七星岩,一边是中心湖,一边是波海湖,穿过出头村后北连321国道,现在在肇庆端州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道路。

发号台

百丈堤两边临湖,现两旁种满紫荆,花季时成为肇庆美丽的紫荆大道;远处可看山水画卷七星岩,加上有全国最美绿道之称的星湖绿道贯穿其中,成为风景独好的一条大道。

在百丈堤观看七星岩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人,正中这首词:

如梦令·星岩烟雨

柳拂湖光天柱,草绿蟾蜍春树,

石室阆风清,花落阿坡烟雨。

飞鹭,飞鹭,仙掌玉屏深处。

发号台

摄影:粱萍

发号台

隐藏的数字密码

发号台

看了那么多有趣的街名,其实端州还有这么一个说法,以一至十命名的街名在端州均有历史记载,寻古觅迹,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仔细一看,竟然像是有人故意设计了这个“十字街”,编成了一幅肇庆的数字密码图。

发号台

本来互不相干的街道,在地图上标示时却好像蕴含着某一规律。这些数字街大体形成了一个重心偏向正南方的等边三角形,让人联想纷纷,或者这是某人设计好的一幅藏宝地图,只是欠缺破解的口令。

发号台

发号台

隐藏的宝藏

发号台

说起肇庆的宝藏,有人提过以前七星岩的水月宫摩利支天铜像内是藏有大量珠宝的。而星湖文物所的梁烨老师笑称也听说过摩利支天铜像是“金喉玉肺”。价值的确可以媲美宝藏,但现在已经不在水月宫了,那么珠宝究竟去哪了?

发号台

为了解开秘密,小编翻阅史料,得知:

明崇祯九年(1636年)

两广总督熊文灿拨款白银十余万两,建肇庆七星岩水月宫。并塑“摩利支天”铜像。

仅这一句,一般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懂历史的人便可以看出水份。不瞒大家,明朝的税收非常低,崇祯年间,中央财政年收入仅三五百万白银,而处级干部月收入也大概是1.9两白银,一担米。而这个熊文灿不得了,权重!竟然能拨十万余两白银,修了这个水月宫!大家再来看看。

发号台

民国29年(1940年)

抗日期间,历史也有记载,日机轰炸七星岩多次,投弹800余枚,死伤12人,房毁23间,水月宫合殿被炸毁。即明朝熊文灿修的水月宫,当时几乎炸没了。

当时肇庆人为避日军飞机轰炸,把七星岩水月宫摩利支天铜像迁移至高要县水南镇,巨大铜像内所藏的珠宝分装成5箱存放省银行。

民国36年(1947年)

余汉谋出资,将贮放在高要县水南的肇庆七星岩铜佛像,运回水月宫原址,但贮放于省银行的5箱珠宝,失去4箱,无法追回。仅剩的一箱呢?也没有记载了。

1969年冬

文化大革命时期,水月宫大殿内的三座大铜像也被捣毁,用其铜来铸造抽水机的轴承。

查到这里,铜像也没有了,更别说那箱宝藏了。话说回来,水月宫和上面的数字密码有何关系?我们看回图,中国注重风水,注重阴阳协调,也注重左右平衡,图中各条街道形成南北向的三角形内,仅百丈堤一点被设置在一个好特别的位置,但却不是正中心,明显不协调。但如果加上水月宫一点,却可以连成一个以东北方向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水月宫的位置会不会就是这幅欠缺解码口号地图的藏宝地点?是巧合还是神奇?小编文化低,说不清楚了。

发号台

不论宝藏一说是真是假,如此有趣的数字街道却的确存在于肇庆市区内,我们也不妨多了解一下自己生活多年的古街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故事,或者深藏的宝藏会在你不经意间发现了。

发号台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