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山”地名揭秘

最后更新 :2023.10.15

 

发号台

蝙蝠山全景

蝙蝠山位于连云港市中云街道境内,东有华盖山,南有龙山,西有虎山,北临盐河。山势呈南北走向,东为黄土台地,坡较平缓,西坡陡峭。北端最高峰104米,南端最高峰70米。周长约3公里。

发号台

蝙蝠山位置图

古代蝙蝠山可称为半岛,东、西、北三面全是海滩,只有南面与龙山相连,山南脚下有古道,东通云门,西接新县,南城至此五十五里,有单墩,北通北城墟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山北脚下有古堰,隋唐时重修过,明朝时称为“万金坝”,可直通平山,但是受海潮浸蚀,不同历史时期,时通时断。

发号台

《云台山志》记载

根据明、清史料记载,“蝙蝠山”明朝时就已经称为“弁(biàn)霧‬(雾)山”,也称“别母山”,清朝云台山地区,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地名,破“风水”,才改称“蝙蝠山”,此山属古朱韩村,古朱韩村的范围,就是现在的范庄、焦庄居委会范围。

发号台

《云台导游诗钞》记载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区建设别墅区时,山下曾经出土汉墓(34.6944N, 119.3344E, 9mH),后来新光小区建设时还出土过春秋时期青铜剑(34.6945N, 119.3295E, 9mH),山顶原有明清烟墩遗址(34.6993N, 119.3309E, 100mH),称“朱季墩”,现存一“封土石室”(34.6989N, 119.3311E, 95mH),焦庄还有一处春秋遗址,等待发考古发掘。

发号台

《云台新志》记载

“朱韩村”这个古地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吴越时期,是古越国地名,相传越王迁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朱曹村“华盖山”下,“华盖”是帝王头顶的伞,此山因此称为“华盖山”。

朱韩村的“弁雾山”位于华盖山西,“弁”是古代官员的帽子,“弁務‬”是古代官职称谓,这里指代古代官员, “华盖山”与“弁務‬山”相互呼应,分别指代古代帝王与诸侯大臣,用这一对地名来记载、纪念昔日那段“越王勾践迁都琅琊”的历史,这才是“弁務‬山”得名的原因。

发号台

“皮弁”解释

后来被史料理解成“山顶有雾,像帽子”,写成了““弁雾山””,实际上是曲解了地名的含义,百米高的山,有雾的机会是很少的,这山要是有雾了,周边的山已经都笼罩在雾里了,这并不是这座山的特点。

发号台

蝙蝠山远景

“蝙蝠山”原名“弁務‬山”,可谁知道在这个地名里,还隐藏着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迁都在这里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人们关注的交点,但很少有人知道,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是世人瞩目的地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本地这段历史,来深入研究、认同这段历史。

发号台

开发区管委会远眺蝙蝠山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