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暴雨跟“石犀”有关?市民“无厘头”建议,市长热线答复获赞

最后更新 :2023.10.15

 

成都人的脑洞不是一般的大啊,无论有个什么事儿,成都人都能给出脑洞大开的处理意见。

比如近期暴雨,请一个镇水神兽来吧!

有一位“热心市民”就给市长热线写了一封信,请求“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犀牛搬还原”,理由如下:

“每年夏天成都周边各地都是大暴雨,涨水严重,每年都有冲毁房屋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事情!所以请市长酌情考虑一下,老祖宗留下的犀牛,从哪儿搬去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就重新放回哪儿去!老祖宗既然留在那儿,是有道理的!”

这么一个“无厘头”的建议,估计也是无聊中随便发一发,没想到居然得到回复了!

(以下为回复原文)

市文广新局(2018-07-03 15:42:21)来话(信)人:您好!您所反映的问题,市文广新局 高度重视,立即责成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经调查,2013年1月,石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为配合2013年太阳节灯展,石犀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了为期20天的短期展览。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将暂存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石犀移交给成都博物馆。石犀现作为重要展品陈列于成都博物馆展厅中,一直没有离开过成都天府广场。目前,我们还缺乏确切的资料证明该石犀就是李冰镇水的神兽。

第二,该石犀与水患有无直接关系,尚缺乏科学论断和事实依据。近段时间正是南方雨季之际,是空气中暖湿气流运动的结果,南方多个省份,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重庆西南部、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均有大雨或暴雨。1947年和1981年成都曾遭遇两次特大洪灾,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这两次特大洪灾爆发时,石犀仍尘封在天府广场地下。

下图就是今天朋友圈和微博广为流传的处理意见:

发号台

经过晚妹儿核实,以上处理意见全文是真实的,由成都市文广新局责成金沙遗址博物馆回复。

来信回复中,不仅详细写明了石犀的出土、展览、保存等事宜,也通过事实说明了石犀与水患没有直接联系。

这个回复,在今天已经引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除了再次挑起#镇水神兽#的话题外,成都市文广新局如此认真的回复,也得到了广大网友一致叫好。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事实上,关于“石犀与成都暴雨”之间关系的话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微博搜索#成都暴雨 石犀#,会发现,自从2013年出土以来,一直就有人把石犀与成都暴雨联系起来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甚至就连咱们严肃的 @ 成都博物馆 都来打趣:

而网友们对于这个话题,大多都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也有不少认真的网友对此进行严肃的科普: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金沙遗址博物馆 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对此进行了解读:

发号台

今天中午,成都晚报记者就来信回复一事采访了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他“非常认真”地表示:

该局的义务和职责,是对文物进行必要的的保护。任何一件文物——包括石犀——的出土,都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行必要的修复、研究、展览……为了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健康,相关部门会在文物出土后就对其进行保护工作。

比如我们所说的这个石犀,在出土后相关部门就对其进行了认真的修复和保护。第一步就是脱盐,第二步对表面风化进行加固,第三步对它进行局部修复。其中脱盐的步骤很复杂:专家们每天都需要用超纯水机石犀做“面膜”,让其身体里面的盐分全部被置换出来,表面已经恢复到最初的红砂岩本色。

更何况,你说石犀是镇水神兽并不科学!自从2013年出土以来,成都市文物专家们就对此文物进行了各种研究,目前尚不能确证石犀就是镇水神兽!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每逢暴雨时节,工作量就巨增的神兽的来历吧!

下图就是石犀本犀:

发号台

这头石犀非常大: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石犀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出土时,它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造型极萌。

事实上,这头石犀很早就已经被发现了。

1973年,在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挖到一尊“四不像”的奇怪石兽——就是这头石犀。事情在当时引起轰动,很快各地的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前往考察,通过翻阅《蜀王本纪》等史料,推测这尊奇怪的石兽是战国时期秦国水利家李冰当年主持修建都江堰时考虑到风水问题后让人雕刻了一共五尊“石犀”分别在五个方位以镇住当地水精。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坚持认定这尊石犀是镇水神兽的原因。

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并未对这头石犀进行出土研究,而是将之回填。这一睡又是几十年。

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记忆的钟楼被拆除,并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剧院。2013年1月8日,在成都市天府广场旁东北侧的四川大剧院工地被发掘出来。2012年春节,经过修复的石犀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金沙太阳节上与市民见面,随后进驻成都博物馆新馆展厅,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发号台
发号台

成都晚报新媒体记者:罗雪梅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