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柳不上堂,死不睡杨”,为啥柳树不能上堂呢?答案来了

最后更新 :2023.10.17

 

导读:农村俗语“柳不上堂,死不睡杨”,为啥柳树不能上堂呢?答案来了

不论是生老病死还是修房建屋,一直以来都是人生的大事。农村关于修建的俗语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关于房屋的讲究也是颇多,这也很容易理解。在民间素来有“一命二运三风水”的说法。直到现在依然适用,除了修建房屋之外,庭院之中种植什么树木,也有很多的传统和习俗,树木虽好但也并非是什么树木都能够栽种在家里的。向大家所熟知的俗语:前不栽杨,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还有桑皂杜梨槐,不宜入阳宅等都是指的一些树木不宜栽种在家中。

发号台

对于柳树大家一点都不陌生,郁郁葱葱的柳树枝条柔软,微风吹过姿态婀娜。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柳树观赏性很强,但却不会被栽种在家中,这也源于柳树是坟头栽种的树木之一。柳树跟杜梨树、松柏一起成为坟前、陵园栽种的树木。也是传统的“鬼”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习俗更是由来已久。这也更让柳树增添了许多其他的色彩。传说清明插柳源于晋文公和介子推。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逃避迫害流亡国外,在流亡途中缺吃少喝,重耳被饿得少气无力,这时候作为忠臣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成了肉汤,说是麻雀汤,公子重耳喝了顿时气力倍增,之后赶路的时候发现介子推一拐一拐的,这才知道真相,重耳感动的泪流满面。十九年后重耳当上了君主,也就是晋文公,晋文公把跟自己流亡时期的大臣都做了封赏,唯独为了介子推。

发号台

而介子推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即便是自己没有割肉,重耳依然能够当上君主,所以介子推早早地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后来有人写诗讽刺重耳的做法忘恩负义,重耳羞愧难当之际亲自去绵山请介子推出山,殊不料介子推拒不出山,这时期山林茂密,有人献计放火烧,肯定能够把介子推逼出来。谁料想这大火一烧好几天,介子推也没有出现,大火灭了之后进山才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一起抱着红柳树被烧死。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在这一天都不能吃热食,只能吃冷食,也就是寒食节。

除了吃冷食之外,由于介子推是抱着柳树而死的,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插上柳枝来作为纪念,清明插柳除了纪念意义之外,民间还认为柳树枝条有捆“鬼”的作用。相传郁垒神荼是最早的神使者,经常到人间捉鬼,世间的鬼只要听到这两个神的名字就会非常的害怕。有一次捉鬼的时候,忘记带捆妖绳,看到旁边有棵柳树,便把柔软的柳树枝作为了捆妖绳把鬼绑了起来,柳树也就被赋予了其他的作用。

发号台

所以柳树也就跟阳宅没有了关系,不仅庭院之中不会栽种柳树,柳树也通常不会被制作成为家具,尤其是坐床更不会被用,有句俗语叫:死不睡杨,生不睡柳。指的就是柳树是不能坐床的。除了民间的一些说法之外,柳树生长茂密,而且性阴根系发达,庭院栽种柳树很容易就导致采光不足,加上根系发达,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柳树便被淘汰出庭院树木。

发号台

杨树是跟柳树一样随处可见的树木,杨树生长速度快,是一种速生树木,也是源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杨树的木制相对较软。而且很脆,所以杨木一直以来都是低廉木材存在。对于棺木素来讲究耐腐蚀性,只有不易腐烂、耐腐蚀性强的树木,才是制作棺木的首选,古时候帝王会使用金丝楠木、柏木,寻常人家会使用柳树、桐树,但使用杨树的是少之又少。一来杨树由于材质较软极易腐烂,二来杨木价格低廉,使用低廉的杨木,也代表着子孙不孝。所以杨木也就不会被当作棺木使用。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