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精、气、神、血”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

最后更新 :2023.10.25

 

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朝鲜的著名医学家李济马先生所著《东医寿世保元》,李济马先生在这一本书中提出“四维之四象”、“肺脾肝肾,行于性也”。“太少阴阳人,早有古昔之见而未尽精究”等哲学观点。朝医四象医学根据这些观点,人天禀体质不同,脏局大小进行“辨象治疗,药乃局限于人”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医的“辨证治疗,整体观念”有一些区别。下面具体叙述朝医四象医学的理论体系。

发号台

1、天人性命整体观

李济马先生在《东医寿世保元》里提出天人性命整体观,揭示了天纪与人理的辨证对立统一的关系,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他说:“天机有四:一日地方,二日人伦,三日世会,四日天时”,“人事有四:一日居处.二日党与,三日交迂,四日事务”,“大同者天也,各立者人也”。朝医四象医学根据这些提出大同“天机”下“人事”各立,人类个体不同产生不同的“爱恶所欲”和“喜怒哀乐”及其“偏着者”。这一“偏着者”易酿成病。要想防治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就要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以适应并平衡,存其心,养其性,修其身,立其命。

发号台

2、阴阳、“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

阴阳、“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是朝医四象医学学说的重要逻辑基础。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与中医的五行学说的金木水火相巧合,提出了太少阴阳人脏局的肺与肝、脾与肾成对结构。李济马先生说:“易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心也;两仪,心身也;四象,心身事物也”。“耳目鼻口,行于天也”,“肺脾肝肾,行于性也。”四象脏腑论把体内脏腑所在部分划分为四焦,脏分为四脏,腑分为四腑,营卫物分为四营卫物,水谷之气也分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并把组织器官分成肺、脾、肝、肾所属“四个党与”。

3、四象人辨象学说

李济马以心身统一与脏理、性情互为相关的观点,提出了四象人辨象学说。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日:“太少阴阳之短长变化,有四偏”,“人禀脏理有四通,肺大而肝小者名日太阳人,肝大肺小者名日太阴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日少阳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日少阴人”。对于四象人的脏局“四偏”现象,说“太少阴阳之脏局短长,天赋之已定故无可论.天赋已定之外又有短长,而不全其天赋者则人事之修不修”,“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亦削,太阳人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肺大肝小也;少阳人怒气宏抱而哀情促急,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情促急则气激肾而肾亦削,少阳人脏局所以成形于脾大肾小也;太阴人喜性广张而乐情促急,喜性广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情促急则气激肺而肺亦益削,太阴人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肝大肺小也;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少阴人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肾大脾小也”。朝医四象医学“以人形其人性”之心身统一的观点,提出了四象人辨象纲要。

发号台

4、“精、气、神、血”与肺脾肝肾四脏及其党与关系

李济马根据《东医宝鉴》里提出的“精、气、神”理论,阐述了“精、气、神、血”生理论与肺脾肝肾四脏及其党与的关系。水谷之温气,自胃脘而化津,人舌下为津海,津海为津之所舍。津海之清气出于耳为神,人于脑而腻海,为神之所舍,津海之清气于上焦为神;津海之浊渣补益胃脘;津海藏意;腻海清汁入于肺,以滋肺元;腻海浊渣以直伸之力锻炼而成皮毛;腻海藏神。由此而胃脘与舌、耳、头脑、皮毛毕结成一个党与。

水谷之热气,自胃而膏,入于膻中两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膜海。膜海者气之所舍。膏海之清气于中上焦为气;膏海之浊渣补益胃;膜海藏虑,膜海之汁,清者内归于脾,以滋脾元;以滋脾元;浊渣外归于筋;膜海藏灵。由此而两乳、目、背膂皆结成为脾之党与。背咨皆结成为脾之党与。

水谷之凉气,自小肠化油,入于脐为油海。油海者为油之所舍。油海之清气出于鼻而为血,入于腰脊而血海。血海者为血之所台。油海之清气于中下焦为血;浊渣补益小肠:油海藏操。血海这血汁,清者内归于肝,以滋肝元;油渣外归于肉;血海藏魂,由此而小肠与脐、鼻、腰脊、肉结成为肝之党与。

水谷之寒气,自大肠而化液,入前阴毛际之内为液海。液海者为液之所舍。液海之清气于中下焦为血。血海者为液之所舍。液海之清气出于口而为精。入膀胱而为精海。精海者为精之所舍。液海之清气于下焦为精;浊渣于大肠以下降之力,清者内归肾,以滋肾元;浊渣外归于骨,精海藏魂。由此而大肠与前阴、口、膀胱、骨结成为肾之党与。

5、“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

李济马认为由于四象人脏腑性理不同,四象人对各种药物的感受反应也不同。这就是“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李济马及其门徒们已做药物四象归属的品种有278种。其中太阴人归属药106种,少阳人归属药90种,少阴人归属药72种,太阳人归属药10种。

发号台

6、创立四象病理学说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和《东医四象诊疗医典》里论述了阴阳盛衰、寒热多寡、脏局大小、四情过不及、伤寒六经证局限等四象人病理说。

6.1阴阳盛衰说:李济马在(东医四象诊疗医典)里说:“太阳人过偏于阳,少阳人少偏于阳,太阴人过偏于阴,少阴人少偏于阴”,认为太少阴阳人的病理现象,是由于四象人的阴阳盛衰偏差所致。

6:2脏局大小说:由于四象人的脏局大小不同,所易患病证亦不同。脏局大则易思实热证;脏局小则易患虚寒证。太明人的脏局肝大肺小,易思胃脘受寒表寒证,肝受热里热病;少阳人的脏局脾大肾小,易思胃受热里热病,肾受寒表寒证;少阴人的脏局肾大脾小,易思肾受热表热病,胃受寒里寒病。

6.3寒热多寡说:朝医四象医学认为,湿气为太阳人之主气,热气为少阳人之主气,凉气为太阴人之主气,寒气:阴人之主气。因此,少阳人具有天赋热性体质,少阴人赋寒性体质,少阳人易得热证,少阴人易得寒证。李济《东医寿世保元》里说:“古医有言,头无冷痛,腹无热痛言非也。何谓然耶?少阴人,原来冷胜则其头痛,亦自痛也;少阳人,原来热胜则其腹痛,亦自非冷痛而即热也”。对少阳人寒证禁用人参、附子等湿热剂,对少阴证禁用石膏、大黄、芒硝、柴胡等寒凉剂的道理就在于此

7、创立辨象施治原则

李济马主张治病首先要调整脏器天赋偏差,然后证施治。第一,根据脏器天赋“大者泻之,小者补之”。二,脏器天赋“阴阳盛,泻阴阳;阴阳虚,补阴阳”。第三脏器天赋涩则通利,郁则泻其清;第四,四象人治则“太阳肺补肝,补阴泻阳;少阳人清热补肾,补阴泻阳;太阴人;泻肝,补阳通利;少阴人补脾补阳,补气温补为主;第五在“养其性”,“修其身”,比如太阳人易患上焦噎膈反目便秘少之病,应泻肺补肝、泻阳补阴;又如少阳人脾火匍盛,应补阴泻阳为主。再如少阴人患病则易血脱气败,:疗上应以补脾补阳补气温补为主;还如太阳、少阳人恒心、哀心;太阴、少阴人恒戒喜心、乐心。第六,同病证异治。如头痛,太阴人加桂枝、当归、川芎等药物;少阴.苦参、生地黄等药物。又如腹痛,少阴人加附子、益智仁皮等药物;少阳人加苦参、滑石、黄连等药物;太阴人加仁、元肉等药物。

8、创立了以四象养性为主要内容的预防医学思想。

朝医四象医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马在《东医寿世保元》里说:“心之爱恶所欲,喜怒哀乐一者为病”。“妒贤嫉能,天下之多病也;好贤乐善,天下:药也”。

8.1四象人养性说: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里说:“

人退一步而恒宁静急迫之心,少阳人察于内而恒宁静惧太阴人察于外而恒宁静怯心,少阴人进一步而恒宁静:定之心,如此则必无不寿”。又说:“太阳人恒戒怒心君少阳人恒戒哀心怒心,太阴人恒戒乐心喜心,少阴人恒心乐心,如此则必无不寿”。

8.2精神心理修养对健康的影响:李济马在《东医寿元》里说:“喜怒哀乐胶着则成病也”。“人事之修不修,倾也”。“喜怒哀乐之暴动浪动者,都出于行身不诚而不明也”。“天下之救病都出于好贤乐善”。

8.3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说:“勤于得寿”,“谨勤则必寿”,“怠慢则必天”,“养生之每欲小劳,莫大疲”,“简约得寿”,“贪欲减寿”,“日再食四、五食,又不可即食后添食,如此则必无不寿”。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记得关注。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