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的张作霖,如何玩转人情世故?

最后更新 :2023.11.01

 

在《少帅》这部电视剧听到张作霖训斥儿子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可见张作霖对混社会的人情事故理解非常透彻,在人情世故方面的做法来看,张作霖绝不是一个愣头青,而是一个深喑人情世故的老油条,一个经过战场,官场与社会锤炼的老狐狸,那么张作霖到底有多老道,让他从一个山村的毛头小子,一路逆袭在众军阀派系中,纵横裨益一路驰骋,担任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东北王,作为一方枭雄的呢?

发号台

难得糊涂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威霸一方,影响力较大军阀有六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桂系军阀(包括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以及以刘湘为首的川系军阀等。这些军阀之间相互倾轧,彼此攻伐,争夺势力范围。

发号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系先后控制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奉系军阀势力北至黑龙江,南至上海,囊括全国1/3的富庶之地,一度达到巅峰。

1925年12月张作霖为平定叛变的郭松龄之战举办庆功晚宴,觥筹交错酣畅淋漓之际,张作霖的4个部下抬进来一个皮箱,张作霖问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副官说是自己人与郭松龄来往的信件。张作霖随机火冒三丈说道竟有这样的事,好大贼胆,看了一下四周后随后怒意全无,面带微笑说郭松龄已经死了和一个死人联系的信件能有什么用,这事就到此为止,把箱子抬出去烧掉,其余一概不追究,今后不许再提此事,诸位接着喝酒。

发号台

郭松龄

本来是一件部下通敌的大事,就被他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掉了,真是难得糊涂,这种做法看似很糊涂,其实有大智慧,有点像军队兵变谋反,平定叛乱时只诛杀始作俑者的主帅其余参与者是帮凶,却被说受到蛊惑,不知情,这种擒贼擒王,重点打击的做法,一来有利于内部的团结,避免内部分化,二来如果全面打击,一查到底,追究所有参与者的罪行,可能把一些中间派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张作霖如果说竟然有这样的事,好大的贼胆,此事彻查到底,参与通敌者一律枪决,其他军阀觉得才是奉系军阀内部不团结,更是攻打的好时机,加上其他人参与者害怕被查出,将有更多人投敌叛变,奉系军阀实力削弱,张作霖将很被动。

能屈能伸

张作霖手下有一文一武两名大将,郭松龄和王永江。堪称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一个是张作霖的军师,一个是张作霖的管家。郭松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1913年考入中国陆军大学,1917年护法运动后,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教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部队取得胜利,打破吴佩孚突破山海关,直捣关东的计划。深受张作霖的赏识

发号台

张作霖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打,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第三军的副军长,和张学良互相配合,与第一军将领姜登选和韩麟春成为奉军主力。在这次征战中,郭松龄依然没有辜负张作霖父子的厚望,浴血奋战,屡获战功。特别是山海关大捷,他更是名声大振。郭松龄这个人有本事但是忠诚度不够,有点像三国演义中的三姓家奴吕布,先生投靠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又投靠张作霖,被张作霖怀疑后又投靠直系吴佩孚,一直跳槽。但因为政见不同,就决定离他而去,郭松龄曾劝谏东北王说:“我们在东北有着同样多大的地方,经济富庶,人口有三千万,尽够我们干的,这次进兵关内,既已打败曹吴,已足雪当年之耻,如再驱兵南下,胜则成众矢之的,败则徒损老将威名,不如雄踞关外,趁机观变,再谋统一”老张不听,郭则挥袖而去。

发号台

王永江

王永江是张作霖的"财神爷",又是“理财高手”奉天在他的治理下,“节约除弊,岁入渐由三千万元增至五千万元”,但王永江再有神通,也难以应付奉军庞大的军事开支,他多次劝谏张作霖不要卷入关内事务,以战争去扩张地盘,他说:“我们何必去参加内战呢?我们修明内政,把东北治理好,富强起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用去打,他们自然就来投我们,地盘可以不扩自张,何必急在一时呢?”多次劝谏无效后,王永江“不忍视将军之投荆棘,人民之陷于水火,唯有匿迹销声,不问世事而已”。

张作霖与郭松龄王永江二人政见不同,嫌隙渐深,二人最终离张而去,郭松岭离开后奉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张致电回请,郭松龄称病推辞。

战争消耗使奉天开支飙升,战火蔓延劳民伤财,奉军对外扩张的经费紧缩。张作霖五次先后派遣袁金铠、张学良,日本顾问松井七夫,吴俊升和马龙潭等人去请,王永江都一概不见。后来张作霖亲自出面,吃的还是"闭门羹"。作为一方统帅能放下身段,多次光顾茅庐,请君出山实属难得。

发号台

张学良

左右逢源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历史总会重演,却又惊人的相似。相信张作霖一定熟读三国,张作霖的做法与吴国做法一致,东吴曾经两手准备曹强则联刘抗曹,刘强则联曹抗刘,东北王也是这样。根据局势变化采取不同的策略,前期“孙张联合”,后期“拥段拒孙”。

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四派势力:一是以冯国彰为首的直系;一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一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西南护法诸省。除此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军阀。1920年的直皖战争后,皖系遭到失败。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遭到失败。直系不但控制了中央政权,而且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大片地区。掌握直系军事大权的吴佩孚更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极力推行武装统一的政策。孙中山要进行北伐,首先遇到的敌人就是直系,对孙中山威胁最大的敌人也是直系。孙中山为了反对直系,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寻找同盟者。而最大的同盟者就是张作霖和段祺瑞。

发号台

对张作霖来说,联合孙中山也是一种策略上的需要,也是为了对付直系。特别是直、奉两派的矛盾日趋尖锐,成为军阀争斗的主要矛盾时,就更需要孙中山的支持。

1922年5月,孙中山从桂林回到韶关,积极备战北伐。同时派旅长吴忠信为军事全权代表,与段祺瑞、张作霖联络。孙中山在致张作霖的信中说:“吴虏用诈,遂稍侥幸,然计其能力,决不敢越雷池一步。此间准备完好,文于6日亲至韶关誓师讨贼,督伤各军急速进行,不变初志,以践前约。贵军精锐,未失所望,乘时反攻,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彼虏既疲于奔命,则最后胜利,仍在吾人也。”后因北方发生了直奉战争,张景惠驻在北京附近的两个师,未经正式战斗就被直军全部解决,奉军只好退回关外。在广东也发生了陈炯明叛变,吴忠信留在上海,未去东北。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回到上海。张作霖即派宁武去上海慰问,并邀请孙中山去东北居住。孙中山回电说:“文在沪公私猬集,无暇东临,如有救时伟策,医国良方,祈即示至。”宁武回奉天时,带去孙中山的信,暗示经济困难,需要帮助。宁武也讲述了孙中山在上海经济拮据的情况。张作霖说:“患难中交朋友,好!我送孙先生十万元,作他的生活费用”。于是趁韩麟春去杭州联络卢永祥之便,带去10万元。谁知韩麟春只送了3万。后被张作霖得知,把韩骂了一顿,并说:“凭我张某人只送孙先生这点钱,不成话,赶快再补7万”。

发号台

1924年3月,张作霖再派杨大实、毛钟才到广州,孙中山设宴招待。同时派孔祥熙、伍朝枢去奉天,祝贺张作霖60大寿,并商谈联盟事。伍朝枢提出:“张氏与曹、吴间之联络频繁,颇为西南反直各省疑虑”。张作霖立即表示:“此系表面之应酬,与孙大元帅之合作声讨曹、吴,立场不变。并愿今后以实际行动,以表达其对粤诚意”。

1924年9月1日,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因与直系矛盾日趋尖锐,战争一触即发,同日致电孙中山,请求出师以牵制直军。同时派其子卢小嘉去奉天,向张作霖求援。孙中山当即召开大本营会议,决定抽调湘、粤、滇、豫等军5万人人赣,支援卢永祥。同时也派孙科于9月23日去奉天。在这里,孙科、张学良、卢小嘉三人举行了会谈,即所谓"三公子会议"。孙科回忆说:“我辞去广州市长职,持国父函,偕同陈剑如、谢无量,由上海经日本至韩国,到沈阳往见张作霖,商量讨伐曹锟和吴佩孚。从前听说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以为他粗鲁票悍,及见面之后,方知他长得非常清秀,个子不高,不像土匪一类的人物。”"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为了联合讨直,张作霖又给孙中山一批援助。其中枪3万支,子弹300万发,饷银20万。从葫芦岛直抵广州。押运人员有少将参议邢士廉、副官长杨毓徇、中校副官宁梦言、中尉副官盛世才。这批枪弹后来在北伐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发号台

冯玉祥

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赶跑了吴佩孚,并几次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30日,张作霖也来电相邀。孙中山乃决定北上,动身时致电张作霖说:“大军合围,元恶授首,为期不远,至佩伟划。芝老(段祺瑞)被推统帅,就近统率联军,遥祝指麾若定,迅奏全功。文在此间,部署军事,数日可毕,当即轻装北上,共图良晤。”

1924年1月4日,孙中山集大本营军政会议,决定成立建国政府,张作霖对此也很不满意。叶恭绰立即报告了廖仲岂、胡汉民、汪精卫,三人将此事报告了孙中山,不得不将此事搁浅。

发号台

1月23日,孙中山复电叶恭绰说:"此间目前并未组织政府,仅将建国大纲提交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讨论,现已通过,拟发往各省宣传,征求全国国民同意,此正欲与各方合作之诚意也。"北京政变后,直系垮台。冯玉祥支持孙中山,张作霖则支持段祺瑞,在孙中山未来北京前,抢先把段扶上了临时执政的宝座,既成事实,孙中山来后也很难改变。孙中山北上时宣布两项主张,对外取消不平等条约;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张作霖都不赞成,而支持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实际上孙、段、张三角联盟已不复存在,变成了段、张联手拒抗孙中山。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迅速占领了长江流域。张作霖自封为安国军总司令,后任军政府大元帅,坐镇北京,成为国民革命的主要对象。

一个是骁勇善战的军阀首领,一个是中华民国缔造者,一个在广东一个在奉天,谁也没想到二人能结成同盟,时势使然。从开始的“孙张联合”到“拥段拒孙”张作霖左右逢源的外交手腕为自己在与众军阀混战中,赢得了周旋的空间,占据有利局面。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