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穿口怎么看?

最后更新 :2023.11.02

 

钱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钱币形式。尤其是古代的中国,朝代更迭,几千年的发展史,同时也是钱币的五发展衍变史。中国古代的钱币数量种类繁多,不同国家有代表性的钱币,例如先秦时期夏代的海贝,后来又出现过刀币、布币以及圜钱等花样很多的古钱币,这些古钱币样式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很不方便。

发号台

1:清代咸丰宝福五文三钱八分 GBCA 古-美品 85,估价: RMB 100000,成交价格: RMB 310500

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建议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之后,统一的货币也开始出现了。秦始皇统一货币不仅有利于不同地区的货物交换计量,减少了交流沟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货币的样式和先秦时期有很大不同,整体外圆内方,面上刻字。这种形式的古钱币延续了两千年,后代汉、唐等朝代也沿用了外圆内方的样式,只不过面上的内容有所区别。

这种形式结束于晚清时期,当时清政府受到西方列强的侵扰,被逼无奈只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东西,然后就利用舶来品铸造了铜元、银币,从此外圆内方的古钱便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了。

发号台

2:清代光绪通宝宝泉小平雕母 极美品,估价: RMB 150000,成交价格: RMB 287500

一旦古钱退出历史舞台,那便有了收藏价值,现在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古钱币有个问题,就是假货太多。所以很多新手收藏者很难辨别是真是假,尤其是古钱币种类繁多,如今造假技术太先进,很容易就被骗了。

比如这古钱币的穿口问题,没有一定的经验很难看出差别。

发号台

3:清代咸丰宝泉当百星月母钱 GBCA 古-美品 92,估价: RMB 100000,成交价格: RMB 287500

穿就是古钱币中间的钱眼,有方有圆。打孔是为了方便用绳子一串一串穿起来。穿又叫 “孔”、“眼”。在先秦以前,穿的孔有圆孔也有方孔,但是秦统一之后,全部改为方穿。不过秦之后,不乏有圆穿者,但少之又少,大多数是方穿。在穿的上下左右分别刻字,这些部位又叫“穿上”“穿下”以及“穿左”、“穿右”。

有人鉴定古钱币的时候会说穿口不对,那具体怎么鉴定呢?

发号台

4:清代咸丰宝泉当百星月母钱 美品,估价: RMB 无底价,成交价格: RMB 253000

首先古钱铸造完成后是没有穿孔的,工匠会打磨穿孔,这叫修穿。其实别小看修穿,有穿孔之后不仅方便穿绳子,随身携带不至于掉落。还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省钱,修穿打磨的过程中会掉落铜渣,这些渣滓可以重复利用,再度加工成新的铜钱。所以修穿还能节省原材料。

不过,很多人以为古钱币都要修穿打磨,如果穿口不平整有毛刺便是假货。实际上这种说法也不尽然,比如乾元大钱有些钱币的穿口便没有修,但是确实是真品。这是因为当时恰逢安史之乱,可能当时铸造的过程比较赶,很多问题没来得及再细细打磨。所以说单单看修穿还不能说明真假。

发号台

5:清代咸丰宝福一十重宝内计重 GBCA 古-美品 85,估价: RMB 50000,成交价格: RMB 230000

而且不只是客观原因,就算铸造的时候有修穿,后期穿麻绳也可能会影响穿口的样式,古代的麻绳比较粗糙,常年使用麻绳穿口,很容易磨损其边缘。久而久之,穿口就出现各种问题。但这也不能说它就是假的。因此看穿口并不是鉴定古钱币的主要因素。

鉴定古钱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单靠穿口并不能说明问题。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