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是如何一步步失去郡治、州治、府治之所?

最后更新 :2023.11.03

 

发号台

前言

桂平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大瑶山盘亘于西北部,郁江、黔江在境内交汇,浔江从此起点,顺浔江可至梧州、广州、以至港澳;溯郁江、黔江可达南宁、柳州。郁江、浔江沿岸,是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素有“广西粮仓”、“水果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肉桂、八角、罗秀米粉、麻荔枝、社坡腐竹、西山茶等特产饮誉海内外。

发号台

桂平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据考证,广西简称“桂”便是源自于桂平。在历史上,曾为郡、为州、为府,也曾为郡治、州治、府治之所,地位显赫一时。而如今历有变迁,一切都过眼烟云,只是广西一个普通的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2019年末人口204.4万,是广西第一人口大县。

那么,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他到底是怎样失去郡治、州治、府治之所?

发号台
发号台

桂林郡

秦始皇嬴政并吞六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公元前214年,赢政“南取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大部属桂林郡,少部属象郡。先秦古籍《山海经》有载:“番禺之西,八桂成林。”而“番禺”即是今天的广州,“八桂”并非八棵桂树之意,是桂树众多的意思,这种桂树呢,也并非香飘人间的桂花树,而以药材为主要用途的肉桂树。在《旧唐书•地理志》上也有记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桂林郡时领有十二县,今天桂平境有布山、阿林两县,其中布山县辖境为今桂平市西部和北部、平南县西北部以及贵港市东北、东南部一带,阿林则为今桂平东南一带。

而桂林郡的郡治之所呢,则是驻在现桂平市西南60里处,即今蒙圩镇新德村古城屯。历经岁月洗礼,其遗址早已茫然无存,但在古城屯一带曾有铜钟、铜鼓等文物出土,古城屯的古建筑现存的古房屋多为清乾隆年间所造,古香古色,颇有年代感。

发号台
发号台

郁林郡

秦朝末期,代行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击并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王国,将桂林郡改名为郁林郡,后又恢复为桂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并将南越国析置为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朱崖郡、儋耳郡9郡。而布山县、阿林县隶属郁林郡,以郁江、浔江为界,桂平西部、北部地区为布山县辖地;东部、南部地区为阿林县辖地。郡治、县治仍在今桂平蒙圩镇新德村古城屯。

东汉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今桂平市境域为吴国属地。黄武五年(226年),郁林郡隶属广州。布山、阿林两县隶属郁林郡,凤凰三年(274年),析郁林郡东北部复置桂林郡,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

无论是秦时的桂林郡,还是东汉的郁林郡,其所倚廓就是布山县。这个已经消失的布山,史料记载甚少,辖地争议也较大,但都认可郡治之所在桂平。

发号台
发号台

桂平郡

南北朝时期,天监元年(502年),南方的梁朝从原郁林郡的布山县分置一部分出去设立桂平县和郁林县,并置桂平郡。布山县、阿林县仍隶属郁林郡,桂平县隶属桂平郡,郁林郡郡治设在郁林县,桂平郡治、县治同设在桂平县今桂平西山(今西山大窝坪,即功德山庄附近)。“桂平”之名横空出世,从此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

梁·普通四年(523年)置定州,后改为南定州,郁林郡、桂平郡同属南定州。后置武平县,治所在今桂平石龙镇新源村大蒙屯。布山、阿林、武平三县属郁林郡,桂平县属桂平郡。

隋朝分置郁林、永平(治所在今藤县)两郡,设阿林、桂平、皇化、武平、大宾五个县。其中,阿林、桂平、皇化、武平四县属郁林郡管辖,大宾县属永平郡管辖。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开皇十年(590年)废桂平郡。开皇十一年(591年)置皇化县,治所在桂平东今社坡镇西安村复(伏)化屯。开皇十五年(595年)析桂平县置大宾县,治所在今桂平市东北今南木镇和社村。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布山县入郁林县,废皇化县入桂平县。阿林、桂平县属郁林郡,大宾县属永平郡。

发号台
发号台

绣州,浔州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也开创了道府建制。武德四年(621年)置绣州,州治在阿林县(今桂平市罗播乡万寿村旧州屯),始置辖常林、皇化、卢越、归城、阿林五县;唐末辖常林、阿林、罗绣三县。武德七年(624年)置浔州,州治始在大宾县,后移治桂平县,取浔江郡。不久复称浔州。治所在今西山镇大起村州城屯。始置辖桂平、大宾、皇化、陵江四县;唐末辖桂平、大宾、皇化三县。绣州、浔州均隶属岭南道容州都督府统领。

五代(907—960年)废大宾县。境内绣、浔两州及其所辖五县、以及毗邻贵州(今贵港),均隶属南汉。其时,绣州辖阿林、罗绣、常林三县;浔州辖桂平、皇化两县。绣浔两州、五县治所及其辖地均沿唐制不变。

发号台

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对唐制有所继承又有所调整,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开宝五年(972年)废绣州,其辖地并入容州普宁县(今容县)。同年废浔州,其辖地并入贵州(今贵港)。翌年复置,称浔州浔江郡,领桂平县,隶属广南西路,浔州州治从今西山镇大起村州城屯迁至桂平西山大窝坪。是年,境内的阿林、罗绣、常林、皇化等县统一并入桂平县。

当时的桂平县辖地,东至今平南县大同、阳川一带,南达今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和贵港港南区武乐乡一带,西及今贵港港北区庆丰、大圩一带,北靠今武宣、象州、金秀县境。从此,结束了桂平地长期分置多县的政制,也初步形成了今天桂平的辖地区域

到了元朝,广西由于内忧外患,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制度。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行省之下有道、路、府、州、县。桂平县隶属浔州路,路治县治均在今桂平城区。浔州路辖桂平、平南两县。

发号台
发号台

浔州府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广西,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浔州府辖桂平、平南、武宣三县,府治在今桂平城区。洪武二年(1369年)10月,原贵州降为贵县后,隶属浔州府辖;同年,横州、贺州分别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改属浔州府;至洪武十年(1377年)5月,贺州降为贺县,仍属浔州府辖,后才改属平乐府;与此同时,富川县也归属浔州府辖,后归平乐府辖;横州降为县,仍属浔州府,后归南宁府属。

说到这里,我们就很有必要说一下大藤峡农民起义了——散居在桂平大藤峡地区的瑶、壮等族,深受明朝统治者的压迫,经常起义反抗,这种农民斗争持续二百多年。1974年春,精通中国农民起义历史的毛泽东同志细询了大藤峡情况,并亲笔写下“大藤峡”三个字

发号台

成化三年(1467年),为加强管制,在今碧滩设武靖土州。成化二十二年(1487年)迁至黄绅镇,即今金田镇武靖村。隶属浔州府。嘉靖七年(1528年)改武靖土州为千户所,以浔州通判管理之。万历末(约1620年)废为武靖镇,武靖州建制历时153年。

清朝基本沿明制,置浔州府,属广西省。府治仍在桂平城区。辖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发号台

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祥地就在桂平金田。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并广泛发动农民,筹备武装起义。道光三十年(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众1万多人云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两次大败清军,声势大振。1851年1月11日,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封五军主将,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发号台
发号台

桂平县

民国初废府设道,民国二年(1913年)废浔州府,桂平由广西省直辖。民国五年(1916年)置浔州区,公署设于桂平,桂平县隶属。民国六年(1917年)置苍梧道,桂平隶属。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改置浔州区,桂平隶属。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置梧州区,桂平隶属。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十三区,专员公署设在今桂平城区,桂平隶属。辖地沿清制不变。

解放之后,仍称桂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浔州古城(即桂平县城)。初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设立玉林专区,桂平属之。1971年,玉林专区更名为玉林地区,桂平属玉林地区

发号台
发号台

桂平市

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桂平县建制,设立桂平市(县级),以原桂平县的行政区域为桂平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玉林地区管辖。

发号台

1995年10月27日县级贵港市获准升格为地级市,1996年6月22日地级贵港市正式挂牌成立,经自治区同意,桂平市由地级贵港市代管,一直至今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