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天地人三才?能为人所用的易学才是真的有用

最后更新 :2023.11.15

 

朴易堂易学入门之天地人三才

发号台

前面我们由太极开始一直讲到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别卦的内容,帮助大家建立起易学的思维,即立足于天地之观测,通过象来概括其中的变化规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别卦的内容,帮助大家深入掌握分析卦爻阴阳变化之规律。

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古人认为只是阴阳两面而已,反应到卦爻之中则非阴即阳。人要更好的生存于天地之间,则必须掌握天地阴阳变化之道。以易经总结出来的一阴一阳之道作为指导,顺从天地自然而谋求生存发展之道。

发号台

易传中反复强调,圣人观象玩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穷通天地幽明之理,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成“大人之业”。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是圣人作易的根本目的,易学源自天文历法地理堪舆之学,观象授时,知道农业生产,保证每天风调雨顺。因此,自古帝王,无不重视易经之用,而天文历法的更正则是王权独有的权利。

仰观天文,其目的是通过观测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的变化规律测定历法,制定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时,正确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俯察地理,目的在于观测大地形势变化,测定地理上草木鸟兽虫鱼之变化规律,选时选地,因地制宜,分布农耕;

中通人事,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和谐发展,诸事能够有法可循,同时应用天地变化来指导健康养生,其中黄帝内经就是应用天地之道指导健康保养的范例。

发号台

易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里是易学对天地人三者的定性,易学研究天人之道,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之变化在于昼夜更替、日月轮转、四时更替、八卦时序,不管怎么变都只是一阴一阳的变化而已,宇宙万物皆遵循一阴一阳之理而成变化。

立地之道,曰刚与柔:大地上万物的变化在于遵循天之一阴一阳变化更迭而成形。万物生长收藏,其质无非就是刚柔而已,比如,种子为刚,嫩芽为柔,树干为刚,枝叶为柔。万物出现非刚即柔、刚柔相济的形体变化,是因为遵循天道非阴即阳、阴阳互根的运动规律而来。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禀天地之道而存于天地之间,形质为刚柔之性,如骨头为刚,肉体为柔,而形体有刚柔,性情则仁与义,也是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而来。

古之圣人由此建立三才的概念,来更好的把握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天人之变化规律,通过掌握天地之道来更好的掌握人性变化之道。

发号台

下面来看下三才在易卦中的体现:

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为三画卦,自下往上数,第一画为地之道,第二画为人之道,第三画为天之道,天居上,地居下,人居中,由此来分析人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仁义变化情况。乾三画为阳,人居中为阳;坤三画为阴,人居中为阴。震三画一阳在下,一阴居上,人为阴居中;巽三画一阴在下,一阳居上为天,一阳居中位人;其余以此类推。阳者,示人以自强不息,阴者,示人以厚德载物。

别卦:由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为六画卦,自下往上数,第一第二画为地之道,一为地之下,其理多幽深难明,二为地之表,其理现而多赞誉;第三第四画为人之道,三为地之上,其理多凶险,四为天之下,其理多惧畏;第五第六画为天之道,五为天之正,其理为有功,六为天之尽,其理为终尽。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