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人能上天遁地,前后五百年料事如神,却死于“一块墓地”

最后更新 :2023.11.16

 

文/月小妆

作为一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能力是毋容置疑的,但他跟新登基的农民政权一样,带有封建社会人性的劣根性,即位前什么好听说什么,贫穷的兄弟们都放下锄头跟他干,登基后就必须做一个血洗,除了自家人,任何外人都不可信,外人他只能是个外人。

这就是中国小农意识的劣根性,永远是小团体作坊,不接受外界的一切事物,视那些开国大臣为洪水猛兽。

发号台

朱元璋杀了多少有功之臣自然不必说,只说一个对朱元璋打天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据说有特异功能,能够占卜天意还能够治理国家的神臣兼能臣刘伯温。他是“神仙”一般的男人,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有他运筹帷幄,朱元璋取天下如探囊取物。

朱元璋的自私和猜忌心让优秀的大臣一个一个死了,真是鸟尽弓藏。杀了这么多人,他也会有感触,也会有心痛,但是没办法,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在这些人中,最让他后悔的就是刘伯温。

发号台

其实刘伯温不一定就是朱元璋杀的,但也是他默许的,或者说借刀杀人的。

刘伯温自从襄助朱元璋后,他就等于多了一把利剑,也多了一个罗盘仪,如果没有刘伯温,朱元璋再聪明,也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即使拿出好的决策,没有刘伯温的鼓励,他也是心里没底,不敢放手一搏的。在攻城的关键时刻,没有刘伯温的“先知”,朱元璋势必会错失良机。

发号台

刘伯温的重要性好比辅佐刘邦的“张良”,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聪明又“未卜先知”的一个人,怎么就不能看透朱元璋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还要留下继续为他卖命。

这就是古代“士”的精神,刘伯温要的不是地位,也不是钱,他要的是能够一展抱负,不负平生之所学。这样纯粹的精神,只有古人身上才能有,现代人身上已经没有这种纯粹了。

发号台

当朱元璋对丞相李善长动了杀心时,刘伯温就在默默保住丞相,朱元璋对他就有意见。刘伯温洞悉朱元璋心理,如果扳倒李善长,下一个必然是他,保持李善长,又何尝不是保住了他?

当时朱元璋的疑心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刘伯温第二年就告老还乡了。

朱元璋说,你走可以,但你得留下你儿子啊!刘伯温心里明镜似的,朱元璋摆明了不相信他,拿他的儿子做人质。

刘伯温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大明朝皇帝,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选丞相,他看好胡惟庸,就问刘伯温的意思,刘伯温觉得胡惟庸不堪大用,朱元璋就没用他,胡惟庸对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

发号台

当时明朝有一个“黑色地带”,这个地区名字叫做谈洋,它黑暗是因为很多私盐贩子聚集在这里,从事犯罪活动,它的好处在于是个风水极佳的地方。

刘伯温路过这里,对百姓悲惨的生活和私盐贩子猖獗的事情很生气,上奏皇帝说朝廷应该在这个地方设立巡检司,加强管理。他是好心,可因为远离朝廷,就被人利用。

胡惟庸知道这件事,就跟皇上进谗言,说谈洋这个地方可是风水宝地,有帝王之气,刘伯温是想百年之后葬在这里,才让皇帝设立巡检司的。

发号台

朱元璋本来就疑心刘伯温会造反,因为他没有刘伯温的功能,也不会未卜先知,他知道刘伯温比他的智慧高多了,如果他真的要造反,或者住在帝王之气的地方,朱元璋就危险了。

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们当了皇帝,也会对一些能臣既利用,又打压的。人性深处的不安全感,会让我们将感恩变成恶意,去刺伤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功高盖主,这是古代臣子共同的悲哀。

发号台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疑心他了,他怕朱元璋起杀心,就亲自去南京跟他解释,皇帝的反应很淡漠。

刘伯温郁积成疾,加上身体也不好,很快就病倒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来看望他,给他拿了一些药,吃过药后刘伯温觉得胸口像被一块石头堵住,病得更厉害了。

发号台

刘伯温病入膏肓,皇帝终于派人来看他,热泪盈眶中他知道皇帝让他回乡养病。这个冷酷的帝王,终于在刘伯温弥留之际,展现了最后的一丝感恩,然而刘伯温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他未来得及再看一眼的大明朝。

朱元璋的日子不好过,他的心里更不好过。作为开国皇帝,对于一同打江山的兄弟,他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正因为有眷恋,才怕自己心软。因为他的恐惧远胜过携手打江山的感情。

发号台

朱元璋是依赖刘伯温的,没有刘伯温,很多事情他都拿不定主意。在他的言语中,也颇有悔意。有人说如果刘伯温多活几年,大明朝至少能多活两百年。

夸张吗?一点也不。

按遗训,刘伯温之墓不砌条石块石。所以刘伯温的墓地后世称之为——诚意伯墓青草萋萋。

发号台

当初他在谈洋想要办公务,皇帝却误会他想挑墓地,压住南京的王气,后来他的儿子给他挑墓地,他反而生气得撕碎纸,说:“砌了石头,草怎么长出来?”

发号台

我们无法了解古代风水学知识,但却对他心中无法释怀的悲哀而感同身受。是不是一个人太有能力,却无帝王之命,也是命运的戏弄和最大的不公?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