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受灾到底是不是泄洪?以及到底有没有通知?

最后更新 :2023.11.18

 

是也不是。准确来说,涿州县城不是,但是涿州市范围内基本可以确定存在人为泄洪。

先说为什么涿州县城被淹不是人为原因。涿州县城建在北拒马河的山前冲积扇末端,正好卡在了离河流出山口不远的位置,而淹涿州县城的水主要来自于北拒马河,北拒马河上游正好是房山区和门头沟区,也就是说房山和门头沟西部山区的水,最终都会汇入北拒马河(东部水主要汇入永定河)。29、30号北京暴雨,30号开始房山和门头沟就已经完全被淹了,这两地是山区地势高落差大,所以发了洪水之后,水在当地是留不住的,马上就会顺着河谷往下游去,因此涿州也是在31号傍晚发的洪水和暴雨预警,所以当洪水水头进入涿州市境内,也就是刚刚流出北太行山的时候,门头沟和房山的水就已经下去了,换句话说,现在(31号晚)到涿州的水,就是昨天(30号)淹房山的水。

而问题恰恰就出在31号晚的洪水水头上,北拒马河建国以后就因为工农业用水而流量极小,基本没有防汛需求,上世纪北京要在拒马河上游修水坝,河北因为各种原因没让。所以北拒马河基本处于无水坝水闸、河堤也缺乏基本维护的原始河流状态。但此次洪水水量远超平时,北拒马河平时汛期水量在500立方米每秒左右,此次上游来水最大洪峰达4500立方米每秒,加之山前冲积扇又是一个地势平坦、落差极大、且河流分叉较多的地貌,天然具备自然决堤的全部条件,因此洪水水头直接以不可抵挡之势冲破(也可能是因水位过高漫出)河堤,而涿州境内的地貌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不受控制的河水开始自西向东蔓延,直至完全淹没地势相对较低的涿州县城。这其实是很多回答忽视的一个点,也就是31号晚,涿州县城的洪水是从西边来的。而这批洪水是导致涿州县城淹没的罪魁祸首。

发号台

此后8月1号的情况大家就都看见了,涿州县城以及周围数个村镇被洪水完全淹没。以下是8月1日10时的卫星图,蓝色为水域范围,可以看到淹没涿州县城的水明显是从西边来的,灾情也是西边较为严重,而东边基本是干的。因此综合各方面资料,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涿州县城完全具备被洪水自然决堤淹没的条件。

那么存不存在人为决堤的可能呢?答案是不存在。首先,如果要选择人为决堤,不太可能在洪水水头到来的一瞬间就直接人为决堤,至少要经过一个不断加固堤坝→综合评估后决定决堤的过程,至少也要提前通知转移以尽可能减少损失;其次,人为决堤没必要选择涿州这样一个工业和经济尚可的县级市作为蓄洪区,这样经济损失太大(这一点记住,后面会再次提);第三,31日傍晚洪水水头到达的涿州境内,最早20点就已经有市民监测到洪水溢出河堤(见下图),而23点,同样位于涿州境内的兰沟洼蓄洪区就已经开始泄洪,域内居民完全转移,但涿州县城的转移力度远不如兰沟洼——同样的行政系统不可能重农村而轻县城,可见本次洪水并无任何预案。因此,基本不存在拿县城当蓄洪区的可能。

发号台

31号晚9点的卫星图,此时县城尚未被淹

但是涿州境内有没有人为泄洪?答案是有。31日晚的北拒马河超量洪水最终会汇入白沟河,因此8月1日白沟河附近的东茨村一带防汛形势开始严峻,白沟河左右两岸都在加固大堤,但是白沟河大堤全线基本均为夯土所造,水流量过大时容易成泥(遇水变答辩糕)基本没有抗洪能力,因此在上百公里河堤内任何一处都有决堤可能,而茨村一带位于涿州东部,尚未被水淹,且地广人稀,具备蓄洪泄洪条件,为避免不可控决堤造成损失,当地于1号白天就将茨村以及附近几个村落提前转移,但是茨村仍有少量村民阻挠挖堤并不愿意转移,理由是茨村大桥附近河堤比其他地区的河堤厚实,基本无自然决堤可能,暂时淹不到他头上(但是一旦其他地方决堤,茨村也未必能幸免于难)。最终的结果是这几个人被控制,茨村大桥附近人为将河堤挖开了。

发号台

8月1号和2号的对比,注意茨村部分

从8月2号的卫星图可以看出,茨村附近已经被淹了(不过淹的其实是西茨村和北茨村,东茨村在白沟河东岸)。所以说,涿州境内是存在人为泄洪的,但淹的不是涿州县城。上面我说过,人为决堤没必要选择涿州这样一个工业和经济尚可的县级市作为蓄洪区,这样经济损失太大,茨村的情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看,涿州承担的这些洪水是否保了北京?这显然不可能,涿州和房山门头沟的海报落差决定了北拒马河涿州段水再多,也不可能影响北京洪水下泄。但并不是说下游就一定保不了上游,98年洪水就是人为在下游的黄冈泄洪来保上游的武汉,但这是建立在江汉平原内部落差极低,下游洪水能够对上游洪水形成顶托,阻止下泄的基础上的,而拒马河的落差就决定了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所谓的“涿州水一来,房山水马上下去”其实就是河水的正常流动罢了,倒不如说正是因为“房山的水下去了”,涿州的水才会来。有个六百多赞回答说的所谓“主流媒体都承认了”,承认的对象根本不是涿州,而是小清河等永定河的蓄洪区。那篇文章基本就是断章取义。

那么涿州承担的洪水是否保了大兴?北拒马河最后会汇入白沟河,白沟河水流量也相当大,而大兴在白沟河以东四五十公里的位置,距离本身比较远;况且还有永定河阻拦。永定河是地上悬河,和白沟河一样呈南北走向,永定河及其河堤本身就可以阻挡自西向东的洪水,就相当于是大兴的长城,因此也不存在保大兴的可能。

那么涿州承担的洪水是否保了固安?只能说有这个可能,别忘了当地地势是西高东低,固安在永定河与白沟河之间,白沟河左岸的堤防并不牢固,一旦决堤,被淹是必然的。西岸茨村的决堤或许就是为了保护固安。

最后,涿州县城(这点与上面不同)承担的洪水是否保了下游某湖?我只给大家提供几点,大家先自行推断:

1. 以往下游某湖作为湖泊和华北平原的最低点之一,是重要的蓄洪区;

2.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基本不会被允许成为蓄洪区,且从本次情况来看,湖水确实涨了但远达不到涿州那个水平;

3. 下游某湖本身防汛压力极大,但自身并不是没有蓄洪区,四周有七八个蓄洪区,理论上够用,白沟河上的兰沟洼就是为了保下游某湖,况且它四周有可防200年一遇洪水的大堤,理论和实际上都够用;

4. 兰沟洼蓄洪区31号23点启用,但白沟河水量太大,蓄洪区容纳的水快到极限了;

5. 蓄洪区要尽可能选择地广人稀的地区,而非涿州这样的城市;

6. 所有的蓄洪区都已经得到了提前转移。

发这篇文章主要是阐述事实,有太多人混淆是非了。但望各位周知,涿州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泄洪没泄洪,而在于前期预警工作做不好,应急反应不够迅速,灾后救援也称不上有力,这些是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灾难来的时候谁也跑不掉,与其去争论电车难题下保大保小的问题,不如思考为什么要让电车开上轨道?如果拒马河上游有水库,下游有堤坝,所有的情况都不会出现。

8月6日补充:最后关于下游某湖那一点可能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某湖本身水系比较复杂,而且今天东淀的水也满了(但不知道这些水主要是从北边来的还是从南边来的),新闻对此地区的详细报道也少,我不好直接给结论,可以结合评论区置顶的评论分析,有懂行的朋友也可以评论补充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