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楼重辉”——河洛康家主宅一院

最后更新 :2023.11.20

 

发号台

河洛康家的一院主宅区是康家主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坐北朝南、由东向西,由南院和北院组成。一院的入口紧邻堡墙的左边。主宅区一院又称“花楼重辉”院,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称“老院”。老院的建筑格局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

发号台

北院建筑群是主宅一院的入口,入口的两侧分别悬挂着五世同堂和义赒仁里的金字牌匾。

发号台

进入一院后,回望一院的入口,门口的上方悬挂着“颂戬榖”三个大字。戬榖古建用语,常在四合院等传统民居中出现 《诗经·小雅》:“天保定尔,俾尔戬毂。” 意即上天保佑庇护你,使你安乐幸福即福禄。传统四合院中常在影壁中心砖雕此二字,取吉祥如意,富足有余之意。

发号台

一院入口内左侧的侧厅。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进入一院迎面是一院的过厅。过厅门的两侧悬挂着“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的楹联,意思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

发号台

一院过厅上方悬挂“情深施济”的牌匾。

发号台
发号台

过厅门前是东西花厅,花厅是康家用来招待一般客人用的。封建社会讲究 “男尊女卑”,东为上,因此东边一般用来招待男宾,而西边则接待女宾。

发号台
发号台

一院过厅是个豪华轩敞的大厅,这里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这是一个“方三丈”式的建筑,三丈见宽,三丈见长,古时候只有达到举人以上的身份才能拥有这样的建筑。“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留余匾”是康家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

发号台

过厅的正上方悬挂着别致的匾额——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

发号台

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又总结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句话就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这块匾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这块匾有着独特的旗帜造型,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 “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有人从读书的角度看,这块匾又像是一幅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开卷有益。此匾是当时巩县著名文状元牛瑄所写,他的父亲牛凤山是武状元,父子齐名,当时被传为佳话。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主宅区一院垂花门楼,这扇门叫扇屏门,平时都是关着的,只有办大事,像婚丧嫁娶,或者是有贵宾的时候才打开,他们忌讳大门敞开,让外人一眼望到底,从风水上说就是财不外漏了。

发号台

进入内院,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它遵循了我国传统的前堂后寝这一建筑格局。房屋构造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后为正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东西两边为厢房、耳房,过去男女、尊卑,长幼有序,上房最高,厢房稍次,耳房最矮。因此,东厢房是长子居住的地方,西边的房子,比东边的房子要稍低一些,是次子居住的,耳房是下人居住的。

发号台
发号台

新婚居 是一个新婚居室。八仙桌上面的盘子里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园、栗子,象征早生贵子;斗里放的是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葱是希望后代子孙聪明伶俐;马鞍子和柽子,则是新娘子进门要“骑鞍跨柽”, 取其谐音,有一生平安之说。

发号台

正面这幅中堂画是“婚姻神”和合二仙,象征婚姻和谐美满、夫妻百年好合之意。两边对联写的是“眉柳绿描京兆笔,额眉红点寿阳妆。”取张京兆用墨绿来描绘妻子的柳叶眉,寿阳公主将红梅花装点在自己的额头上之意。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左边有几个非常有趣的“喜”字,写法各不相同。长“喜”表示常常欢喜,圆“喜”表示圆圆满满,双“喜”就表示“双喜临门”了。虽然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发号台
发号台

隔断里面是新娘子从娘家陪嫁来的丫头所住的。

发号台

新婚居的对面是中年居。中年居同新婚居总体摆设差不多。但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摆设也相对简朴一点。

发号台

这幅中堂画是关公的“夜读春秋”图,可以看出关公的义与罗汉床前的德字相呼应,可见康家以“德”、“义”来教育子女。

发号台
发号台

左边有中年夫妇所用的顶子床,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右边的这张称“罗汉床”。主人可以在上面聊天、下棋。

发号台
发号台

老年居 这是庄园最高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外面的这幅对联写的是“入户问家声礼乐诗书孝悌千秋岁,卷帘看春色椿楦棠棣芝兰满庭芳”意思是入户问家庭声望,奉行礼乐诗书孝悌世代相传,千古不朽;卷帘看满园春色,父母、兄弟及优秀子女和睦相处,一派生机。

发号台

中堂画“松鹤延年图”,这是康家第十六代庄园主康无晏的夫人肖老太太过百岁大寿时,别人赠送的寿礼。古时曾说“人到七十古来稀”,肖老太太活了105岁,五世同堂,德高望重,无怪乎别人要把她当作仙人来敬重了。

发号台

里间是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在我们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一张顶子床。根据资料记载,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五年时间才做成的。这张床不但形体庞大,而且雕工细腻,完全是用透雕、镂空雕刻的技法,从里到外分为三重,形如一个宫殿楼阁,上面雕刻的图案有80多种。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

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雕刻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仪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弈图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总之,雕刻这些人物、花卉图案象征意义是多子、多福、多寿,是人们良好心愿的反映。

发号台

下人临时休息的地方就在脚踏板前面长方形的这一块地方,因为他们侍奉老人要随时听候老人使唤,所以就睡在老人床前,随叫随到,由此可以由此体会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发号台

右边的这个类似我们今天火锅的装置叫铜炭火盆,是当时的取暖工具,双层,下层放炭,上面放水,既可取暖,又可以净化空气,与我们当今的“空气加湿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号台

藏宝洞是康百万庄园寨上主宅区早期的一个保存金银珠宝的地方。

发号台
发号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争的频起,在原有“藏宝窑”的基础上,相继在地下和窑壁挖掘了甬道、天井和藏宝洞,并可直通邙岭上,如遇紧急情况,主人可携带珍贵物品多长或逃跑。

发号台
发号台

这个洞里面是洞套洞,窑套窑,洞洞相连,巧设机关。据说,可以通到2公里之外的康家军事要塞————金谷寨上,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原战争年代居民的处境与中原建筑的特色。

未完待续——河洛康家主宅之秀芝庭院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