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五行:天干与地支

最后更新 :2023.11.22

 

在古代寒冷是人类最大的威胁,人们经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创立了阴阳学说,从温度的昼夜变化,到季节的往复循环,逐渐演变成五行学说。

自然中植物与动物有一个共同的需求——温度。太阳的斜射与直射带来了冷与热(阴与阳),简单的说就是太阳翻身带来的,往北翻身就热,往南翻身就冷,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三个位置形成了四种温度,冷热温凉(四方、四季或四相)。

太阳直射、斜射的角度不同,导致了以温凉寒热的状态存在于四周的各个方位,与太阳实体形成五方。

冷与热类如水火,超过人体的温度,出于太阳所处不同的位置,是人类最易感知的两种温度。

温凉意同木金,接近人体的温度,出于冷热不同环境之后,接近人体温度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太阳实体土居中,主温度的转化。土的温度同于火的温度

冷热比作水火好理解,但是温凉比作木金就让人难以接受。

木火金水是以温度为基础,植物的枯荣为理论而形成的。

春季温度由冷向热转化,此时段温度逐渐上升,万物复苏,植物有生发向上的特点,所以用木代替上升时段的温度。

夏季温度最高,火热之时,也是植物疯长之时。

秋季温度由热向冷转化,此时段植物硕果累累有沉降之势,收割之时,金制木,木弱不能生火,所以用金替代温度下降时段。

冬季气温寒冷,万物萧杀,植物枯萎、死亡。

温度的转化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慢慢升高或降低,因此各方也有高低温之分,木火土金水(五行)各分高低温,形成了十种不同的温度,也就生成了十日(十天干),

温凉寒热是站在地球的角度上推测太阳而得出的,所以这四种温度也等于太阳光照地球的温度,不同的只是中间被推测之物。

太阳是一火球,再怎么冷它也是火大火小而已,内部只有干土。地球则不同,它是水土的结合体,只因有了水,在与温凉寒热的更替下,形成了冻土、湿土、燥土、热土,这就直接影响了正常温度,春季三月地球该热不热(辰土),秋季九月该冷不冷(戌土),夏季六月热而过盛(未),东季十二月冷而太过(丑)。四土是温凉寒热在地球上的真实展现。

动植物依赖太阳的光照而生为主,地球供动植物所需为辅,所以称天为干,称地为支。干为阳支为阴,因此同一种温度、同一五行干支不用同一个字。

天干: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间太阳戊己土。

地支:东方寅卯木、南方巳午火、西方申酉金、北方亥子水、中间地球辰戌丑未土。

如果在人前谈风水,很多人都会用轻蔑的眼光看怪物一样地盯着你,都啥年代了,还迷信呀?可是风水就在我们身边啊。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前后左右的环境就是你现时的风水,风指的是事物四面八方通透性,有无阻挡物,有阻挡物的一方,天干弱空间小。水指的是事物场地的高低起伏,水流的方向。地势越低地支越旺。个人认为事物的场地与环境变化叫风水。

地冷天热产生风(天气降),天冷地热形成雨(地气升),冷热环流生成风与水(此风水非彼风水),水与不同的温度、地理生成了不同的动植物。凡是天地间万物必定适应某一种温度才能生成。人为天地之精华,孕期完整的接收了太阳所有的温度,自成一个小体系,是大自然中的小自然,十种温度中的一种温度。因人是全息与自然息息相通,出生时一定留下孕期十个月居住地的所有信息,它是不变的,就是出生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替代的四组干支共八字,就是先天风水。

先天环境决定了空间的大小、地势的高低,而后天环境虽着年运流转而变化,在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受影响的一定是小环境。

出生后所走的年运是后天风水。看八字就是看后天风水对先天风水的影响对你这种温度有利还是有弊。

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某一种五行最多有两行相助,被其余三行制约,所以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七八。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