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省台!肇庆这些值得去的老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

最后更新 :2023.11.26

 

在老城区里最不缺的

就是烟火气

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近日

广东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新鲜驾到》节目

来到了肇庆老城

探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

游览线路

该线路由西往东,

将6个发布在不同地方的文物景点

串联起来,

整体就像是一个博物馆。

但又能打破藏品的局限,

让大家身临其中,

感受历史文脉~

发号台

下面,小编

带你一起来看看吧~

↓↓

第一站:石桥亭

桥亭位于端州区正西路北侧,

建于1931年,

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

亭坐北向南,

是具有反映历史名城文化风貌

和民间特色的砖木结构石柱四角茶亭。

发号台

△许伟刚 摄

历史上,

这里是城乡的交界,周围都是水塘,

道路之间有一座石桥连接,

当时的慈善机构广善堂带头倡捐,

集资建造了这座亭,

并且安排专人在这里为过路人施茶,

石桥亭正因为它的位置而得名。

发号台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亭内有个小小的房间,

当时里面有专人煮茶,

过往的路人可以坐下休息一下,喝口茶,

稍作休息之后再出发。

发号台

△亭内现状。

第二站:翕庐

有天井,还有后花园……

翕庐的前身是一家豪宅,

是端州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中华民国时期宅院,

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如今,是端州博物馆。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的物件。

发号台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发号台
发号台

说起绿瓦桁,

相信老肇庆都不会陌生。

这座位于肇庆市城区正西路45号的老房子,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

现被列为肇庆文物保护单位。

其规模之大,装修之豪华,

在当时的肇庆堪称豪宅,

是当时乃至现在西门一带的标志性建筑。

发号台

翕庐内部。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从昔日豪华民宅

到市图书馆翕庐分馆,

再到今天的端州区博物馆,

绿瓦桁走过了一段崎岖之路,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

端州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发号台

第三站:倚岩茶楼旧址

在端州区城中路

与正东路交界的斜坡顶处,

有一座三层高的建筑,

它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倚岩楼,

当年,还是“肇庆味道”的代名词。

根据资料记载,

倚岩茶楼在1924年开始营业,

1967年结束营业。

发号台

据说,除了常见的广式早茶点心,

倚岩茶楼还有许多独家广府菜肴。

而且,倚岩茶楼用的

不是普通的陶瓷茶壶,

而是较高档的锡壶,

这种锡壶泡出来的茶水味道特别醇香。

发号台

第四站:肇庆府学宫

踏过青云桥,走过泮池,

来到肇庆府学宫,

也叫高要学宫。

这里是广东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

也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

古时候肩负着

儒学教育、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

是大家心中的神圣之地。

发号台

△ 许伟刚 摄

肇庆府学宫占地约3000平方米,

现保存有大成殿、西庑、大成门、

泮池、文昌阁等建筑,

其形制风格保留至今,

是研究岭南古建文化的重要标本。

发号台

第五站:阅江楼

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

团部驻阅江楼,

楼前广场乃练兵场所之一,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

叶挺独立团从肇庆出发,

勇挑先遣队之重任,

在北伐战争中所向披靡,

屡破强敌,功勋卓著,

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发号台

△阅江楼。伍菁 摄

在阅江楼内,

复原了叶挺独立团团部

当年的部分场景,

向大家展示肇庆的红色故事

和红色文化。

干部宿舍等四个场景。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还原了士兵宿舍、会议室等场景。钟咏 摄

第六站:崇禧塔

祟禧塔由岭西副使王泮兴建,

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崇禧”两字取

“文运兴旺”“鸿福无疆”的寓意。

崇禧塔是“风水塔”,

建造崇禧塔希望能建塔聚气,

镇西江“祸龙”,又聚揽人才。

发号台

△李显才 摄

这座塔外观9层,

内分17层,有8层是暗层。

砖木结构严谨,

虽建于明代,

却保留了唐、宋楼阁式建筑

雄伟壮观的塔形风格,

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发号台

△李显才 摄

从这6个地方

了解肇庆不同的文化

原来,这条线路还有个名字

叫“温暖成长路”

每个景点所代表的人生过程阶段

都有所不同▼

石桥亭起步

翕庐积累

倚岩茶楼追忆

文庙尊重

阅江楼敬仰

崇禧塔攀登

这样的一条路线

恰恰就像我们人生起步到高处

经历的一个过程

厚积薄发,积累沉淀

才得到的结果

大家有时间的话

也不妨到这些地方打卡一下

感受历史的温度

来源 :多彩肇庆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