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今年多少岁(1926年多大岁)

最后更新 :2022.07.14

新中国一共有57位“开国上将”,他们戎马一生,为创建新中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两位很长寿的上将,寿命都超过了一百岁,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有很多传奇。

“军人学者”萧克

萧克是“开国上将”之首,可见他对创建新中国的贡献之大。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那是一个偏远山村。萧克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萧人杰是贡生,父亲萧覃茂是前清秀才。在他小时候,父亲、伯父及堂哥都会教他读书识理。

1923年萧克的大哥萧克昌被地主陷害,惨遭杀害。大哥的死,对萧家打击很大,从那时起萧克就想着要为大哥报仇雪恨。同年秋,他考上了嘉禾县的甲种师范学校,不过他一心想报仇、搞军事,在校时读了不少兵书。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萧克

军阀混战时期,萧克对当时的社会越来越不满,想从军的打算也越来越清晰。1926年,他去了广东,考上了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从教练所毕业时,叶挺领导的第4军独立团汀泗桥与贺胜桥大捷的消息传来,他也成了一个叶挺迷。于是为了追随“偶像”,他便到湖南追赶北伐部队,几经波折,终于如愿,被分配到叶挺部71团3连当指导员,成为铁军的一名成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后,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中,萧克于当年5月29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去。

南昌起义后不久,萧克担任了71团2营4连连长,在他的带领下,4连的战斗力保持得不错。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召集了一些党员赶到宜章,组织成立了湘南人民军宜章独立营,他任副营长,短短半个月,这支队伍便辐射到郴州、永州等十多县,当地工农武装纷纷暴动,直接威胁到湘、粤、桂军阀的势力范围。当然,这支部队也遭到了敌军联手围剿。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萧克等人率领宜章独立营向东行进,于1928年4月在资兴县境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等31团不期而遇,萧克也算找到了大部队。

1932年10月,已身经百战的萧克成为了湘赣红八军军长,那时他才25岁。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1934年8月,萧克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军团长,带领着这支队伍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出发,拉开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1936年6月,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组成了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而萧克为副总指挥。那时萧克才29岁,成为红军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在战场上,萧克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在长征前身上就有13处伤,就算拄拐走路,他也坚持指挥作战。

萧克领导的这支队伍,经过11个省,经历了大大小小的150次战斗,先后粉碎了蒋介石两次“围剿”,历时两年零一个半月,终于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长征油画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在“敌后之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中,粉碎了日寇一次次的大扫荡。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萧克先后担任过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以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组织指挥过保卫承德战役,控制了联结华北和东北的交通枢纽,为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萧克筹建了陆军大学。后来又任过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等,负责军事训练教学,可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为军队高级指挥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萧克萧克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成为了第一开国上将。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萧克

萧克在军事上的才能卓越,他在文学、诗歌、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

弃笔从戎的萧克,在打仗时也时常不忘拿起笔来写写画画。

西安事变后,萧克手中有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他觉得书中的那支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工农武装,与在中共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很相似,因此,他萌生了写一部中国《铁流》的念头。大概是从1937年5月,他开始动笔。

萧克虽念过不少书,不过写小说还是头一回,执笔才知搞文学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他有很高的热情。不过,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他在军中又身居要职,搞军队建设、反扫荡、打仗,还要参加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忙得很,他只能从忙碌中挤时间来写,而且一般都是在晚上写。

那时,日寇在北京设了航空学校,常常以京西我区做演练目标。那时为了躲敌人飞机,萧克稍微得了闲,一到防空袭时,他就带上一个小板凳,跑到村外山坡上,找个隐蔽的地方开始创作。任天空上的飞机如何作妖,他也闻风不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

行军打仗,要想写个东西可没那么容易。没有草稿纸,他就四处拼凑,什么颜色、什么大小的纸张都有。那时找个资料可不方便,他就只能凭着自己记忆,或者是周围战友的讲述来记录。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浴血罗霄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在1939年10月,萧克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初稿,高达40万字,纯手写,这其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家可以算一算。

小说虽然写好了,不过问世却几经波折啊。到1988年建军节前夕,才得以正式出版,这中间差不多有50年都成了压箱底的纸张。那时,萧克已经是81岁的老人了。这本小说叫《浴血罗霄》,它被誉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的奇书”。值得高兴的事,1991年3月,《浴血罗霄》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可能是对萧克在文学创作上最大的肯定。

萧克是小说家,还是一位诗人。

在长征途中,他就写过一首反映自己亲身经历的《北渡金沙江》:

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

1971年端午节时,萧克在江西当农民,他与家人分离,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思亲》:

我家在京畿,寄身彭蠡间。

银婚过数载,镜圆月不圆。

儿孙离膝下,分散在湘燕。

一家才五口,各在天一边。

独饮雄黄酒,忍读《离骚》篇。

但愿身心健,任尔风雨颠。

他的诗歌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查一查。

萧克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高。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萧克的书法作品

南昌起义后萧克随起义部队南下,遭到伏击后部队溃散,他流落到广州时就曾靠写书法挣点钱糊口。建国后,他依旧会钻研书法。

除此之外,萧克晚年还带领一些资深学者完成了一件文化大事:筹划出版包括序卷和十典百志共101卷4000多万字的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他可不是光号召大家做,而是身体力行参与到其中。

能征善战,是中华儿女崇拜的“开国上将”,抽空写个小说就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还是一个诗人,书法也精湛,不得不说萧克就是我们时下所称的“斜杠”代表,不过他可不是一般的“斜杠”青年,他是一名“斜杠”将军。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老年萧克

埃德加.斯诺的前妻尼姆·威尔斯在她的自传《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中有过这样的话:“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在世。”

“军人学者”,可能是最能贴切描述萧克的一个词吧!

2008年10月24日,萧克逝世,享年102岁。也许纵情于文学诗歌以及书法创作,是将军养生的一种方式。

最长寿的开国上将

1905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家里很穷,上到四年级便辍学回家种地,之后又当了学徒。

其实,“正操”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原本他的学名叫“正言”,因为从小目睹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的压榨和杀害,他十分痛恨日寇,并将名字改为“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去打日本鬼子。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吕正操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正是张学良的东北卫队旅,后来进了东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当上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西安事变”前,他都在张学良身边任职。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而吕正操去了国民党53军任团长。

1937年5月,吕正操便加入了我党。“七七事变”后,吕正操于10月在冀中平原脱离了国民党军队,改称为“人民自卫队”,从此,他在冀中平原上率领部队抗日。

在抗战中,他任过冀中人民自卫队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冀绥军区司令员,英勇善战,带领我军打得日本鬼子心惊胆颤。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吕正操等人指挥冀中军民运用了多种战术与日军、日伪周旋。我们熟悉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交通站等都是在这时从游击战、运动战上衍生出来的。那时,整个正太路(石家庄-太原)沿线都淹没在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规模破袭战之中。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从8月20日到9月20日,冀中区平毁公路、铁路500多公里,炸毁桥梁20座,收了13000公斤的电线,击毙打伤日军、伪军1300多名。这只是短短一个月的战绩。

而吕正操也成了一个让日寇闻风丧胆的人。

吕正操晚年回忆,称:“我最得意的是打日本。”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他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等职务。他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时,率领军民以打硬仗的劲头,抢修铁路设施和机车,铁路通车里程由最初的4690公里,恢复到了9818公里,全东北有98%的铁路都通了车,修复机车885台。

当时,吕正操提出的口号是:“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吕正操就兼任抗美援朝运输司令,会亲自率领技术人员去朝鲜查看现场,以保障运输物资到达前线。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吕正操

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中的一员。

1962年,吕正操任铁道部代部长。1964年,他指挥铁道部工程局和铁道兵部队30万人参加了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的建设,多次现场勘查,光是1965年就走了西南四省50县,行程达4800多公里。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这三条铁路分别在1965年、1966年和1970年通车。

不得不说,吕正操上将是打仗的专家,也是铁路建设与管理的行家。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铁路修建

吕正操一生的三件事:打日本、管铁路,还有打网球。

吕正操第一次接触网球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东北,时常会跟着张学良练球。就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也能找得到打网球的地方,当然,不是想象中那样干净整洁的地方,往往就地选材,在村子里打麦场地拉上一张网,就可以开打了。

吕正操非常重视体育,他把打网球和搞体育当成“正事儿”,真正是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

吕正操把“身体好”放在了家庭的第一位。看看他们家里人的身体素质有多强吧。

吕正操的夫人刘沙在中学时就是学校的跳高冠军。他的一个儿子跑步很厉害,得过西安高校比赛第一名。他的女儿因为擅长游泳和自由体操,进了北京大学校队。他的小儿子在山西插队时,因为水性好,又擅长帮老乡把掉进深井的桶捞上来,成了当地的名人。

而吕正操除开打网球的爱好以外,还喜欢游泳、打猎、打桥牌等等,非常热爱体育。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打网球的吕正操

20世纪80年代,吕正操曾参加过全国老年网球比赛,还夺得了冠军。他是如此爱好打网球,一直打到了92岁才“挂拍”。在未挂拍前,他每周要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个小时,这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他却不当回事。要不是医生和家人的“再三警告”,他会打得更长。

有人逗他说,别人是将球故意打到他的球拍上,老将军也不恼,大笑着说:“谁90岁站到球场上试试!”

2004年在中国网球公开赛上,已是百岁将军的吕正操很高兴地担任了组委会的名誉主席,还多次去露天球场观战,看比赛时那叫一个津津有味。这就是他对一生的“至爱”的情感。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将军逝世,享年106岁,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长寿的一位。在养生上,他可没那么讲究,有什么就吃什么,最爱吃涮羊肉。如果有什么“养生秘诀”的话,那就是他很能折腾。他秉持的原则是“闲人不折腾忙人,死人不折腾活人。”

两位百岁开国上将:一位多才获茅盾文学奖,一位好动90岁还打网球

吕正操

同为“开国上将”的萧克和吕正操,他们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建设新中国的能人,在各自领域都是佼佼者。他们也是57位“开国上将”中仅有的两位百岁老人。萧克钟情于文学诗歌书法创作的“静”,吕正操上将却执着于调动全身细胞的“动”,不过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闲不下来。这或许才是他们长寿的秘诀。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