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遗体为何不下葬?棺木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钥匙在哪里

最后更新 :2023.09.13

 

当你开始思考是否与魔鬼做交易的时候,你就已经踏入了魔鬼的陷阱。

蒋介石的一生都在追逐权力,也葬身于权力。

1887年,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少有天赋的他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并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成为了国民党新的主心骨和精神象征。

在他的指挥下,国民党政权一度如日中天,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过非凡的贡献。

发号台

然而,出于对权力的追逐,让他同样将枪口对准同胞,发动内战,最后得了个败退台湾并客死他乡的下场。

1975年,蒋介石因病去世后,其灵柩并未下葬,而是被他的后代搁置在了桃园市慈湖的一处四合院中。

俨然,这一行为与传统思想中的“入土为安”大相径庭,是什么原因导致蒋家后代的如此举动呢?

发号台

毁誉参半的一生

蒋介石的一生算得上是毁誉参半,抗日战争中做的贡献不可否认,但他的独裁统治、政治手段和反革命运动,每一个都让人们恨得牙痒痒。

清朝末年,国力衰微,经济衰退,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随着孙先生的逝去,国民政府分崩离析,陷入了军阀混战的乱局。

在外敌环伺之时,南京国民政府急缺一个新的领头羊,一个有手腕、有能力的领导者,蒋介石就恰恰在这个时机,充当了这一角色。

发号台

作为孙中山先生最引以为傲的接班人,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分裂的局面开始慢慢好转,起码让各路军阀在明面上实现了好兄弟一家人的局面,稳固了国民政府政权和政府公信力。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淞沪地区和华北地区成为了打击日寇势力的中坚力量,粉碎日本企图闪电战取得胜利的青天白日梦。

发号台

经过艰苦抗战,中国人民迎来了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大家以为噩梦结束,好日子就要来了的时候,蒋介石的野心却愈发膨胀,想要独掌大权,为此,他悍然发动内战,将国人拉入另一个地狱之中。

其实,这一点我们的领导人早有预谋,毕竟国共合作一直都不是蒋介石的首要选择,是我党针对局势做出的决定,加之西安事变而合作达成的过程,可能对蒋介石产生严重危机感。

让所有的人都没想到的是,蒋介石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就调转枪口对准同胞,撕毁合作,发动内战。

发号台

这一举动,无疑是自毁长城,民心尽失的现状并不能阻止蒋介石一意孤行的野心,反而刺激他不断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去追求胜利,这也让他不断消耗自己的老本。

总之,在当时国疲民累的境况下,持续十四年之久的内战并未取得蒋介石的预期效果,反而将自己和余党逼得不得不退往台湾,自此,与大陆隔海相望。

发号台

不下葬原因

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无力挽回节节败退的战局,被迫退守台湾,作为国民党当时的掌权人—蒋介石,他并未就此气馁。

野心勃勃的他,背后还有着美国的支持,依旧想着某一天再回归大陆,怎么说也要落叶归根。

可惜,蒋介石的宏图大志始终未实现,也不可能实现,年迈的他在人生余年还接连遭遇了车祸、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折磨,这也使得他自身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

发号台

1975年4月5日晚上,蒋介石在台北因心脏病救治无效而最终去世。

蒋介石(所谓台湾省的‘总统’)去世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蒋经国和其他旁系为蒋介石做了简单的防腐处理之后,便设立了巨大的灵堂,专供台湾民众前来吊唁,据有关人士统计——人流量最大的一天能有数十万人。

在各种纪念活动结束后,蒋经国等人遵其遗嘱,并未将他的灵柩安葬于台湾省的泥土之下,反而细心地将他的遗体做好防腐处理,安放在一副大理石棺之中。

发号台

这副大理石棺至今仍被停放在台北桃园市的慈湖,成了当地的一个景点。

至于蒋介石为何违背传统的“入土为安”思想,停棺在一处四合院中,想来可能会是以下原因:

一是,蒋介石抱有归乡入土的心理,不想让自己安葬在异地他乡,想要魂归故里。

在蒋介石尚未退居台湾之时,就曾考虑过自己死后的各种事宜,据传当时的选址是在南京紫金山附近,不仅风景好,还风水极佳。

发号台

蒋介石生前在台湾的最后一段时光,一直都居住在慈湖,因为他觉得这个地方的景色跟老家奉化很像,尤其是那一湾湖水。

蒋介石在台湾时曾写下不少书信,其中有部分内容写的是他对家乡浙江奉化的回忆,也曾直言:“慈湖的这一片景,真是像极了我们奉化老家。”

不过也有一种看法说,蒋介石如此钟情于慈湖是受其母亲影响,蒋介石母亲的墓名“慈庐”与“慈湖”这个名字非常相似,很容易激发蒋介石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发号台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一生过的艰辛又坎坷,辛辛苦苦把蒋介石拉扯大,又亲手送他去实现革命理想,在57岁时死于心脏病,而彼时的蒋介石还在仕途上苦苦挣扎,后来蒋介石一直都很懊悔没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总之,对蒋介石而言,想要回归故土,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成了极难的一件事。

生前,两党之间关系紧张,凭蒋介石的势力也不能强硬地打回内地,只能困守台湾;死后,受生前特殊身份的影响,再加上当时两岸之间的关系,尚且没有如今这般亲近,这样的愿望,自然又变成镜花水月。

发号台

二是,蒋介石的后代准备对遗体做进一步防腐处理,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台湾资源有限,对蒋介石遗体的防腐处理可能没法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为此蒋介石的后代想要停棺慈湖,暂不入土。

当时能最大程度避免遗体腐烂的保存方法是将其内脏摘除之后,注入大量的福尔马林液体,来避免细菌增生和繁殖,从而维持遗体不腐。

发号台

蒋家人不愿蒋介石遗体受损,采取将少量的福尔马林液体直接注入体内的方式来维持遗体的不腐——这样做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更别提遗体还对外供人瞻仰了一段时间。

所以他们拒不下葬的行为并不排除想在相关新技术成熟之后,对遗体进行更好的保养。

或许,在他们眼中,如此举动,既满足了蒋介石对慈湖的特殊情怀,也让他们这些后代能在其他方面多尽孝心了。

发号台

三是,蒋介石希望能与其夫人宋美龄女士合葬在一起,这对夫妇的感情,在历史上也是能排得上号得如胶似漆,能有生同寝、死同穴这样的愿望倒也合理。

正如我们无法否认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一样,他对宋美龄的爱同样不容置疑,不管是陪跳舞还是栽种梧桐树,都不过是其表现之一。

因为宋美龄曾明确公开表示死后想要葬在姐姐的墓穴附近,而彼时宋庆龄等人均不在台湾,这也就意味着宋美龄死后并不会葬在台湾,蒋介石不愿与爱妻分离,而不在台湾下葬,这样一想,倒也算合理。

发号台

凭当时两岸彼此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蒋介石想与爱妻一起葬在国内这样的愿望自然是无法实现的,而他最后也的确与宋美龄分隔异地。

虽然宋美龄生前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姐姐相伴,可惜后来她的愿望并未实现。

蒋介石去世后,随着政权的更迭,宋美龄名义上是与美国进行外交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但实际上,她在台湾的地位愈发尴尬,最后不得不移居美国。

发号台

在宋庆龄因病去世之前,中国政府曾发信希望妹妹宋美龄回国看望姐姐,却被宋美龄委婉拒绝,这也让宋庆龄最后抱憾而去。

此后,宋美龄曾多次往返于台湾和美国之间,与蒋宋两家都保持着一种极为亲近的关系,在他们的陪伴下度过自己的暮年,最后于2003年因病去世,被葬在美国纽约。

关于蒋介石遗体不下葬的真实原因,仍有许多不知真假的传闻,不过,重回故土和与爱人永远相伴,这两个可以算是蒋介石死后不下葬最大的原因。

发号台

两把钥匙

蒋介石的后人将蒋介石的遗体封存在一副大理石棺之中,并对这副石棺做了一些特殊处理。

据说,这副石棺上保留有两个钥匙孔,只有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方能开启。

但是,有去参观过该纪念馆的人在石棺上并未看见任何钥匙孔,只有一个鲜明又硕大的国民党党徽,那么最大的可能便是钥匙孔在石棺的背面,但背面又紧紧挨着墙面,这也让人们对石棺是否能再次被打开充满好奇。

发号台

关于两把钥匙的去向,人们也是颇为关注,一位在慈湖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把钥匙一把存放于陵墓管理的高层工作人员手中,另一把则保留在蒋介石的后代手中。

这样的处理与人们的预期猜想出入不大,毕竟在这件事情上最有话语权和责任的也就是陵墓管理和蒋介石后代这两者了。

比起这个,人们或许更关心,这两把钥匙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一般,是可以打开石棺的,如果可以,那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才会打开石棺。

发号台

对于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声音,自称曾经亲眼目睹蒋入殓全过程的翁元透露,这两把钥匙的事情纯粹是捕风捉影,真正的蒋介石的遗体,因为当时蒋家人并未进行长期防腐工作而早早腐烂,这也是为何选择大理石棺而不是水晶棺的原因。

在蒋介石后事的主要负责人蒋经国去世后,他的遗体如他的父亲蒋介石一样并未下葬,而是被停放在他父亲附近,这也使得这个地方有时被人称为“两蒋陵寝”,设有专门的守卫部队进行看管保护。

发号台

想来,这样的举动,应该是抱有和他父亲一样的心思,对此,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认为,人去世之后想要入土为安,属于家事范围,不应该受政治的约束。

内陆还没来得及对这一说法进行表态,当时的台湾掌权人李登辉先跳出来反对,在李登辉的眼中,蒋家人的愿望和看法简直是小儿说梦,这其中的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又怎是一个人三言两语便能解决的。

发号台

除此之外,李登辉还奉劝蒋家人,尽早让两位蒋家前辈入土为安,否则不利于家族风水,当然,作为唯物主义者,对这些自是抱有存疑态度,但现实中,蒋家的后代的确寿命并不长。

蒋介石这一辈子也算戎马一生,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从曾经孙先生最引以为傲的接班人,变成被百姓憎恨的人物,这其中失去的不止是百姓的支持,更是当初毅然决然投身革命的初心。

枪林弹雨都没有磨灭的东西,最后被欲望的泥沼吞噬,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是种何因、结何果罢了。

发号台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问题和事物,将这一道理借用过来,蒋介石这一人物,我们要既能看见他的功绩,也要牢记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我们不否认他的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少不了他的一份力;但我们也绝不能代替先辈原谅他的罪孽,他亲手创造了另一个地狱。

发号台

这也启示我们,民为国之根本,民心所指即为未来,顺民心者即是光明坦途,逆民心者便是自取灭亡。

蒋介石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这也说明了想当一个好的领导者,要有正确的大局观,要有取舍精神,要切实关注人民的需求,以群众利益为先,唯有如此,方能收拢民心,聚沙成塔,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他国不敢欺辱!

参考文献:

《统一论坛》2007年05期

《现代班组》2009年04期

- END -

看更多